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TP)是少见的血液病,尽管近年来报告有增多趋势,但是临床中仍不多见。该病起病急,变化多,发展迅猛。患者常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或出血性的急性期死亡。
那么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该如何在治疗中护理呢?
1.防止新的出血点出现及陈旧性出血点的扩散
入院即给患者剪手指甲、脚趾甲。清洁内衣裤均经揉搓变软后,再给患者更换。每次患者呕吐后,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除开始输液完成时局部压迫不够,曾出现瘀斑外,因措施跟进及时,随着治疗后血小板功能的恢复,出血吸收,患者四肢皮肤瘀斑及口腔出血经30天的治疗和护理,逐渐变淡,未出现新鲜瘀斑及黄染。
2.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变化
该病起病急,变化多,发展迅猛的特点并且需要进行创伤性治疗(PE),故提出有生命体征变化的可能,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尿量变化,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4h,进行血浆置换时,因为在3~4h的置换过程中,有2000ml的血浆提出,同时有2000ml的新鲜血浆输入,这个过程需要瞬时的平衡。加上有热原反应及血浆过敏反应发生的可能,患者呈昏迷状况,无法生诉,故更需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 30min.患者在住院初始。血压一度波动较大,由于观察治疗及时,患者未发生危象。进行PE治疗时,量出为入、液体平衡掌握准确,使患者平安地完成了治疗。
3.尽可能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患者入院时昏迷、尿失禁,随后进行PE需建立血液透析通道而于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故提出有感染的可能。与留置导尿及股静脉置管有关。具体措施如下。
(1)导尿管固定妥善, 防滑出。
第一次PE后(入院第4天),患者出现清醒前躁动,致导尿管滑脱。改用进口带气囊导尿管重新留置导尿。9天患者清醒,能控制排尿后即予拔除。
(2)股静脉固定妥善,局部每日換药1次,遇渗血及时更换。置管一周后,当患者清醒,临床症状减轻各种疗效监测有用指标转阴时,即予拔除股静脉置管。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予支持治疗:补液、补钾、补能量,以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力。尽管导尿管留置时间不长,但由于老式导尿管构造不理想,固定问题多年未能很好解决,加上患者躁动,致导尿管滑脱后重置。而股静脉置管由于是皮肤挂线固定,加上置入较深,构造比较合理,未发生滑脱。另外因为留置时间比较短,局部护理好,未发生感染。
4.防褥疮面进一步扩大及其它部位发生褥疮
该措施的提出与已有褥疮、皮肤粘膜出血及昏迷,生命体征不平稳有关。予常规褥疮护理后,其它部位及褥疮面未见扩大。但由于皮肤粘膜广泛出血,营养支持一时难以凑效,其褥疮面一时难以愈合。一度曾计划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因缺货而未实现。20余天后对经久未愈的褥疮予庆大霉素外敷抗感染治疗后,加上患者疾病治疗显效,全身状况好转,能下床活动去除压迫因素褥疮即痊愈。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情况,目前认为,大多数TTP患者急性发作经成功治疗后,绝少复发。慢性迁延和复发鲜有报道。急性TTP多发于妇女。它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急性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嗜睡、意识模糊,常伴有局灶神经功能缺陷,抽搐,甚至痴呆和昏迷。90%的患者都有紫癜,还可伴有鼻衄、血尿、咯血、月经过多和消化道出血。40%~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和尿检异常。而慢性TTP在成人较为隐匿,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较大,与原发病有关。复发性或周期性TTP的预后亦难预料。
参考文献
Giuseppe Remuazi, Pero Ruggcancnti, Tullto Bertani. Rereal Pathology: Widh Cinical and Funectonel Correlao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C. Craig Tusher and Barry M. Breruner. J. B.Lippin colt Company. Piladelphna. 1994. 1157 – 1177.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7953.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