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对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一定不会陌生。在它们治疗疾病、预防和控制排异反应的同时,常常会伴发一个常见的副作用——肾功能损害,常用的评价指标就是血肌酐。除了不得已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似乎没有什么降低肌酐的方法。那么,肌酐是什么?如何降低肌酐呢?
体内的肌酐主要是由肌肉产生,通过肾脏排泄。一般情况下,肌酐的生成量是恒定的,血肌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排出肌酐的多少。如果两个肾脏都正常,那么只要一个肾脏发挥功能,血肌酐就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说,肾功能一定要下降到正常的一半水平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一般来说,血肌酐的正常值标准为44-106μmol/L。当血肌酐超过106μmol/L时意味着肾脏可能出现损伤(>451μ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
那么,如果肌酐升高了,如何保护我们的肾呢?
临床上疗效最确切的办法是透析或肾移植,但这显然不适用于大多数轻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仅限于严重肾病患者(如血肌酐≥707.2umol/L)。
从饮食上来看,应适当控制蛋白摄入量,选用富含高质量的优质蛋白饮食。那究竟应该主要吃动物蛋白,还是植物蛋白呢?以前流行的说法是应该以动物蛋白为主,因为植物蛋白含有必需氨基酸比较少,更可能引起体内产生的含氮的废物过多,可能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产生不利影响。但目前有多项国外的研究发现,进食动物蛋白的病人血尿素氮和肌酐更高。一个包括3972个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豆蛋白更有利于控制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酸中毒,更有利于控制高血压,更有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也可以降低慢性肾脏病病人的蛋白尿,血压。因此,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在蛋白摄入总量控制的情况下,也应该增加进食植物蛋白的比重。
对于食盐的摄入,如果患者肌酐高,且伴随着高血压、少尿或浮肿的情况,就应该控制盐的摄入量,分别给予低盐或者无盐饮食。
从伴发疾病角度来讲,患者肌酐高如伴随着高血压病,那么高血压会使肾脏情况进一步恶化,所以必须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如果是由其他疾病导致的肌酐升高或肾功能不全,那么有效的治疗原发病也会使肌酐下降。
最后,降低肌酐的药物有哪些呢?市面上常用的有尿毒清颗粒、百令胶囊、爱西特、包醛氧淀粉以及中药灌肠等,这些药物治疗肌酐升高或肾功能不全,各家疗效报道不一,仅作为临床经验或参考。
尿毒清颗粒: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黄、黄芪、桑白皮、苦参、白术、茯苓、制何首乌、白芍、丹参、车前草。常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可降低肌酐、尿素氮,稳定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除部分病人出现稀便外,长期服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爱西特:成分为药用碳,是一种肠道吸附药。就是通过药物来吸附肠道内的毒物,减少毒物从肠道的吸收,达到控制肌酐的目的,但并不会直接改善肾脏功能。服用者可能会出现便秘。另外该药会吸附其他药物,减少药效,所以应该间隔3-4小时而不能与环孢素等药物同时应用,避免环孢素自肠道吸收减少。
包醛氧淀粉也是一种吸附药,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氮质血症。胃肠道中的氨、氮等毒物与氧化淀粉中的醛基结合从粪便中排出,故能代偿肾功能、降低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的浓度,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百令胶囊,其有效成分为发酵虫草粉,临床研究广泛应用于治疗肾脏疾病、治疗Ⅱ型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及肝脏、呼吸系统疾病。同类药物还有金水宝。
中药灌肠,多含有大黄的成分,仿腹透原理的肠道透析,通过弥散作用及超滤作用,可使体内中分子毒素被清除。
值得一提的是羟苯磺酸钙这个药物,曾被人们认为能够降低血肌酐。后来发现其实这是个“假象”,可能原因是羟苯磺酸钙干扰了肌酐的检测方法,造成了结果偏差,产生了肌酐降低的错觉。
当然,如果服用免疫抑制剂后出现肌酐持续升高、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争取在肾脏受到严重损害前减低免疫抑制剂剂量,应该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完成。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7787.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