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是药物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第二主角,它与第一主角ATG联用称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疗法。虽然环孢素地位不如ATG或干细胞移植重要和吸睛,但是药物应用时间长,个体疗效及副反应差异大,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问题及疑问。下面仅依据说明书、文献及个人经验就常见问题做一个简答,使患者及家属能够对环孢素的应用有一个初步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将另文表述。
1、环孢素的适应症问题:环孢素首先是作为器官移植后抗排斥(患者抗外来器官)和抗GVHD(外来器官抗患者)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也用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部分种类的药物说明书未提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但该药治疗再障在国内和国际已经很成熟并列入治疗指南,不必疑问。目前部分省市医保是可以对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报销的。
2、环孢素目前有胶囊和口服液两种剂型,胶囊有新山地明、田可、丽珠环明、新赛四平等产品,口服液有川抗制药的口服液,成分和疗效相当,目前感觉没有明显差异。如遇到浓度不理想、副反应较大等情况,可以考虑更换剂型或品牌,试试无妨,万一合适呢。。
3、单独应用环孢素治疗重型或极重型(中性粒细胞<0.2)再生障碍性贫血,仅小部分患者有效果,而且多为部分缓解(也就是指仅能够脱离输血或血象略升高);国内外文献报道环孢素联合ATG治疗重型再障疗效要比单药环孢素要高的多,故一般只要经济情况允许,都建议进行两药联合治疗。
4、环孢素治疗有效药物浓度依据血药浓度判断,分为谷值(C0)和峰值(C2)。谷值为服药前最低的血药浓度,峰值一般指服药后2小时的血药浓度,即一天内最高值,见图。所以患者血药浓度24小时内理论上是应该在C0至C2之间波动。C0一般维持在150-250NG/ML为宜,C2一般在700-1000NG/ML为宜(各医生说法略有出入,文献报道也略有不同),具体标准还应结合患者疗效、副反应综合判断,不能过于机械,所以就出现了A医生提供A方案、B医生提供B方案,而A不等于B、患者产生疑惑的情况。例1:患者治疗效果好,3月内血象升高脱离输血,此时虽然患者环孢素浓度虽然偏低,但已经取得不错疗效,药物可不加量或略增加(增加原因将单文表述)。例2:患者6-12月内疗效不好,环孢素浓度理想,但无干细胞移植条件,建议无明显副作用基础上可加量以适当超越浓度要求(C0接近250,C2可略超越1000),但需要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例3:减药期间,血药浓度不是必查项目(药都减了,浓度会随减药逐渐下降很正常吧?)注意!!这里的减药不是指调整药物,而是指应用环孢素1年后有计划的持续减药。
5、具体是间隔12小时还是间隔8小时应用的问题。当然间隔8小时会对患者生活起居有不利影响,但这是根据血药浓度变化决定的。如果间隔6小时服药是不是有些过分?所以这种情况很少。举例:患者甲C0=100,C2=1100,此时环孢素适宜改为三次,单次剂量<原来单次剂量;患者乙日服药三次,C0=300,C2=400,就合适改为日2次用药,单次用药>原单次剂量;患者丙C0=100,C2=400,当然先加量再说啦!患者丁日两次用药,C0=300,C2=350,没法调,难不成改成日单次用药?还是换个牌子看看吧。
6、我院出现过C0>C2的情况,患者问医生原因,医生无语。如果真是这样吃药做甚???也就此问题反复和检验科沟通,答复经质检显示机器检测过程无异常,汗。。。这种情况可能存在于部分患者吸收药物峰值不在服药后2小时,而是提前或滞后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如果有意可进行全日24小时浓度动态监测(1-2小时复查一次),可客观评估其浓度变化,缺点有2:1是疼很多次;2是300的单次浓度费用×N。
本来觉得没啥好说的,一说起来也没完了。其他关于环孢素的事项再单列专题吧。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7718.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