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移植六年苦难历程背后的思考

6月1日大家都知道是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最爱的节日。可对我们来说这是晴天霹雳的一天,是我儿子(坤)噩梦的开始。当时他才3 岁,我们在广州中山二院确诊为AA(再生障碍性贫血),当时血项不算是很差:白3.2,红78,血小板45,不用输血。教授说这个病最好的治疗方案是移植,移植可以完全治愈。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全家人都稍稍放下心来。

全血细胞减少
全血细胞减少

我们还在懵懵懂懂浑浑噩噩中,移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坤在7月24日进了移植无菌房,进行同胞(同胞姐姐)干细胞移植术。在无菌房住了31天,这31天里,一家人忐忑不安的心情无以言表。上了强化ATG和同胞髓之后,坤开始高烧,高烧了一个星期,每天到探望时间心跳都在加速,每时每刻都在为儿子祈祷,快点平安健康出无菌病房。到8月25日终于可以从无菌房转普通病房,见到隔离31 天的坤完全变样了,皮肤发黑的小光头,说话声沙哑,之后每天就是抗感染和抗排斥。按医学道理来讲姐姐捐髓给弟弟是最完美的(全相合),成功率是最高的,可我们失败了,开始出现排斥反应。但医生当时判定我们是成功的,因为他血项恢复正常了。9月25日出院血项:白4.4,红120,血小板110,血项是正常了,但抵抗力没恢复,并且还更差,血项忽上忽下不稳定。这样的“移植成功”,不知道教授是为了安慰我们,还是出于其它原因。

抗排斥、抗感染,是一个无法想象环节,预料不到明天会出现什么奇怪的症状。一个3 岁多的孩子就要承受这么大的痛苦、磨难,一个平凡的家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移植后的第一年,坤比温室的豆芽还脆弱,每天呆在家大门都没出一步,在几十平米的房间放两台空气净化器,还拒绝亲戚朋友来探望。但还是不断感染,一个月要去医院3‐4 次,基本每月都要住院,医院就像自己家一样熟悉,见了医生就像见了亲人,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那里,这一年里抗排斥、抗感染就花掉了十几万,就这样恶性循环着度过了漫长而痛苦的一年多。

从9月份出院之后一直吃激素环孢素+康力龙,激素的副作用很多很多,4岁的坤长胡子,身上毛孔粗大、汗毛也长,典型的早熟反应,还会经常胃痛反胃、拉肚子、大便干结、生溃疡、皮肤发痒、喉咙红痛、咳嗽等很多毛病,每天都在与病菌打仗中度过。坤在慢慢长大,抵抗力稍好一点,感染的时间有所拉长,激素也在减量,一家人的心情也放松一点了。

输血
输血

犯病到现在都过去快6年了,在这6年付出的痛和苦都算不了什么,一心只在想孩子没事就好。谁知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2012 年3 月份的一次感染,坤连路都走不动了,要爸爸背着去医院,血项掉到底线,白1千多、血、血小板都要输。中二主治教授宣布病情复发,并且说最长只能活6个月。当时感觉一片冰冷,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楚弥漫全身,绝望和愤怒瞬间充斥满腔,难道这6年的付出都将成泡影?难道移植前所给的希望都是在欺骗??这一刻,我有一种玉石俱焚冲动!!

在医院住了20 多天,每天不是低烧就是高烧,用了最强的泰能抗生素都退不了。也许冥冥之中早有注定,在住院期间,热心的病友们介绍了4 位中医,当时的情况对我们来说已经是走投无路,西医已经宣布放弃。在配型条件完美无缺、年龄大小也是最佳时机,而且在完全配合西医治疗方案的情况下,还是导致这种结果。说实话我当时也没有丝毫的信心,只是想着碰碰运气也好,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愿意去尝试。我们最终选择了耳朵女孩介绍的南京杜医生(杜老),当天联系到杜老,跟他说了坤的情况,他听了之后很肯定的告诉我小孩还有得治,当务之急要先把烧退下来。我按照他开的药方在医院旁边的中药店抓了两幅中药,一共花了七块多钱,结果真是让人惊喜!真是值得庆幸!!我们在医院住了20多天,花了5万多,用了最强的抗生素没能退烧,用杜老开的药方,抓了几块钱的中药就退烧了!!!吃中药半小后就大汗淋漓体温开始下降。可能有人觉得我夸得太悬乎,但事实就是这样,当时的好多病友可以验证(如:耳朵,雪中莲,李如意等)。体温稳定的第4 天,血项还是没升上来,二院建议我们继续住院观察,但是杜老认为继续住院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容易导致感染,让我们出院回家调理并马上吃上散剂(每天三包)。

环孢素
环孢素

出院回家的第一周,情况还是很不稳定,因为环孢吃的时间太长了,坤的肠胃非常不好,一天吃完晚饭后呕吐了,当时的血项还是很低,呕吐过后满脸都是红彤彤的血点,我们吓得惊慌失措,坤非要拿镜子来照,看完自己也被吓着了一声不吭的。联系杜老,杜老叫我们不要担心,他开一些调理脾胃的汤药,吃一段时间会好起来的。(注意:血项低的病人千万不要弯腰或蹲下来呕吐,要坐直,拿垃圾桶到嘴边接呕吐物)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除了每天吃散剂,还早晚喝一次汤药。这段时间里,杜老每天都在关注小孩的情况,随时调整药方,有时候出现一些小毛病,他也和我们一样担心,深夜两三点还发信息问情况,见惯了大医院大教授的冷漠和麻木不仁,这尤其让我感动、感激!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医者父母心!让我坚信在这冷漠的社会中还有一股品格高尚、悬壶济世的力量存在!

目前,坤吃散剂已经十个月,吃了6 年的环孢也终于停了。现在的血项:白3.9,红137,血小板61,除了血小板偏低,其它基本恢复正常。之前动不动就感染发烧、呕吐和脾胃痛的现象也几乎没有了,抵抗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我很庆幸最终选对了正确的道路,在此也奉劝各位病友,治疗再障要慎重考虑、多方了解,不要过度崇拜西医的力量,中华几千年的中医传承也有其神奇和独到之处。杜老曾经对我强调过西医一定治不好再障,所谓治疗成功但终究还是病人。对此我有深切体会,西医治疗再障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似在对症治疗血液病,但同时病人的整个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严重伤害,从而导致层出不穷的毛病爆发。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西医治疗再障所谓的治疗成功鉴定标准是“缓解”或“完全缓解”,为什么不是“治愈”或者“康复”呢……?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7365.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7月24日 上午11:03
下一篇 2022年7月24日 上午11:15

相关推荐

  • 血小板低来大姨妈怎么处理?

    血小板低来大姨妈怎么处理?可以任由它来吗?求支招!环孢素早晚共8颗,雄激素两颗,醋酸泼尼松10颗,血小板8.白细胞8.血红蛋白69,吃醋酸泼尼松20天了,没见涨血小板,咋办?血小板低前提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式?再障真的是个无底洞吗?不想吃激素有别的办法吗?吃个一个月激素副作用太大,目前在吃中药➕艾曲,但是血小板还是个位数浑身无力,目前住院➕输血输血小板,…

    2022年7月3日
    1.9K00
  • 重型再障患者脐带血移植前的准备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aplasticanemia,SAA)是一种由物理、化学、药物、生物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其表现主要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全血细胞减少以及出血、感染、贫血等症状。SAA的发病机制为造血干细胞内在性缺陷、造血微环境损害、细胞及体液免疫机制异常等。因此,脐血移植在免疫抑制剂治疗不佳的SAA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病人没有存…

    2022年8月4日
    1.2K00
  • 关于再障,中医有话说

    俗话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随着人类衣食住行的多种因素的改变,近几十年现代工业的发展,血液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最近门诊上,尤以再障患者相对多一些。关于再障,中医有话说。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在中医学里,本病的病…

    2022年8月6日
    1.2K00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很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多年来的治疗,早已麻痹了,以为就这样了,肯定也治不好的,自暴自弃,但是在这里,治疗再障不能放弃,对于初诊患者或者多年都没有治好的患者来说,都应该正确的对自己的病情有了解,同时对自己的病情进展应该多加了解,如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去做血常规或骨穿来进一步确诊病情。我们会发现很多患者自从确诊之后大都医生会让服用环孢素雄性激素类的药物进行…

    2022年8月2日
    871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治好这个病只有骨髓移值

    前几天,接到同学的电话,说让我春节回家再见他女朋友玲一面,打听下才知道,原来9月计划结婚的他们,很不幸的在八月份,玲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同学说治好这个病只有骨髓移值!但是骨髓移值有几个条件,第一,要30W人民币,第二,要年龄在20岁以下,第三,要求没输血过的。但是这三个条件玲不能满足了,因为她已经26岁了,而且已经输了三次…

    2022年7月18日
    1.2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