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常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介导治疗,缓解造血微环境障碍,获得一定的血液学缓解。结合多方病例调研表示,保持好的环孢素血药浓度,可以保持可观的治疗效果。
一、环孢素“血药浓度”怎么检测?
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的方法,并以监测服用环孢素后2小时浓度多见,目前,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的方法有三种。
①:谷浓度监测
即在服药前半小时(或者服药12小时后)抽血测血药浓度,这是传统的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已沿用数十年,但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与环孢素的药物暴露量相关性不强,不能准确反映病人之间个体变异性,不能精确监测环孢素吸收的速率、程度和变异性,不是临床疗效的准确预测指标。
②:药物暴露量监测
药物暴露量又称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由于药代动力学能准确反映环孢素在体内的代谢情况,是最理想的个体化环孢素用药方案的预测指标,但它需要测定服药前,服药后1、2、4、6、8、10、12、14、18、20、24 小时各点的药物浓度,由于需连续多次采血、操作繁琐、测定费用高,因些很少被采用,仅在特殊情况下作为对其他监测方法的补充。
③:服药后2小时浓度(C2)监测
前瞻性研究表明,2小时浓度(C2)与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与谷浓度相比,2小时浓度能更好地反映环孢素的吸收情况。临床上监测2小时浓度能明显降低环孢素的用量,降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排异反应的严重程度,减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专家们推荐用2小时浓度代替传统的谷浓度。
环孢素血药浓度和免疫抑制的强度相关,也与肝肾毒性反应相关,药物的毒性反应和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临床表现有时不易鉴别,环孢素的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又很接近(不足2倍),加之不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都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改变,因此在环孢素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这有利于减轻不良反应。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7142.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