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是多少?
答:依据再障发病缓急、病情轻重及骨髓受损程度等情况,在临床上,再障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依其发病病因则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一种被称为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的先天性再障占2.5%,多在10岁内发病,多数有家族史。后天获得性再障,原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再障,约占70.3%,能查明原因者称为继发性再障,占16.9%。近年来继发性再障已有明显增加。再障在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发病年龄高峰居20至25岁之间,在远东地区男性多于女性,中国北方多于南方。国内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7.4,其中慢性再障为10万分之6.0,急性再障为10万分之1.4。包括中国的亚洲居民(尤其是远东)的再障发病率远远高于欧美居民(包括亚裔人)。

发病率
发病率

很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有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系,比如说肝炎病毒,有可能会导致肝炎病毒相关性的再障。
还有很多药物有可能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比如说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的药物,保泰松,解热镇痛类的药物。
如果是长期接触x射线,镭元素,放射性核素,或者是长期接触一些含有苯以及苯的衍生物的有机溶剂,也有可能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影响骨髓细胞的生成,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
很多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以继发于一些免疫系统的疾病,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避免以上危险因素的接触,有可能能够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7008.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7月8日 下午3:37
下一篇 2022年7月8日 下午5:15

相关推荐

  • 慢性和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类主要有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较缓慢两个方面,即临床表现有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系统危急重症之一,因为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它的死亡率可能会超过90%。多数都是由于出血感染造成了生命的威胁,生命的终结,所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必须尽早的诊断,尽可能缩…

    2022年7月28日
    1.2K00
  • 非重度再障与重度再障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水平,近些年的诊疗指南有了新的变化。下文简单说说该如何区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其实要区分主要看重型再障的诊断标准,如果这一个再障病人不符合重型再障的相关指标,那么就属于非重型再障。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诊断标准(Camitta标准):①:骨髓细胞增生程度<正常的25%;如≥正常的25%但…

    2022年7月11日
    1.0K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良好的心态对疾病治疗很重要

    作为患者,要有一个平静、乐观的心态。但临床上常有这样的情况:病人到医院就医,常习惯找年长的医生开处方用药,且服药后大部分都有良好的疗效。而往往对年轻医生不够信赖,即使开的处方与年长医生开的是同一种药,服用后也常有反映疗效不佳,并不能达到后者开药似的治疗效果。 良好的心态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病人的情绪直接影响药物效应的发挥。愉快…

    2022年6月29日
    1.4K00
  • 为什么需要多次做骨穿才能确诊?

    多次进行骨髓穿刺主要有以下3个目的:(1)诊断需要:为了确诊是否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及确定疾病的分型,需要进行骨髓穿刺及进一步行骨髓象、免疫分型等相关检查。(2)评估疗效及预后:在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需要多次进行骨穿,以了解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调整治疗方案。(3)监测病情变化: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时都需要进行骨髓穿刺,以评估目前的病情。 再生障碍性贫血又简称再…

    2022年8月10日
    3.6K00
  • 急慢性再障与纯红再障区别

    急慢性再障与纯红再障有什么区别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和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的诊断标准分列如下,供您参考: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急性再障的分型诊断及慢性再障的诊断标准  1 急性再障(亦称重型再障Ⅰ型,SAA-Ⅰ)的诊断:  1)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2)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

    2022年7月11日
    1.3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