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法大全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法大全

一、防止与毒物接触

在周围环境中凡有可能引起骨髓损害的物质均应除去或避免接触。禁用一切对骨髓抑制作用的药物。

二、支持治疗

(一)重视个人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用抗菌防腐肥皂和电剃刀,重视口腔卫生、用软牙刷和大便软化剂。各种注射、穿刺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白细胞计数特别低者(中性粒细胞<500/mm3或<0.5×109/L)宜予隔离。
(二)控制感染预防感染用Co-SMZ,可减低肠细菌感染和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发生率。控制感染可辅以输注粒细胞,主要的依靠是抗生素,应尽早作细菌培养和药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发热而引起感染的细菌尚未查明,可先采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及(或)先锋霉素等。
(三)止血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皮肤、口、鼻出血的止血作用较好,但如果用药7-10天仍未见效,应即停止继续使用,以免招致或扩散感染,在出血较严重尤其是内脏出血时,最好给病人输入浓缩的血小板。输血小板,因同种异体致敏,效果很快减低,最后变为无效。若同时用治疗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输注,可恢复血小板功能。如伴有严重子宫出血,可给丙酸睾丸酮,每日50mg,肌注,于月经来潮前10天开始,至月经来潮时停用,严重鼻出血需局部填塞。
(四)输血输血是治疗中一个重要措施,但不应滥用,输血的主要适应征是贫血较严重者。血红蛋白在60g/L(6g/dl)以上者不宜输血,多次输血的危险有①增加传染病毒性的机会;②增加以后输血反应的机会;③增加对移植物HLA的免疫反应;使以后如果需要骨髓移植时成功的机会减少;④许多次输血后可发生含铁血黄色素沉着症,甚至血色病,造成肝和胰腺机能障碍。

如何选择西医和中医
如何选择西医和中医

三、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

多种药物曾被用来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但大多无效。目前应用最多的有雄激素。
(一)雄激素雄性激素作用原理为:①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增多,促使正铁血红蛋白合成;②直接促使干细胞从G0期进入G1期,提高祖细胞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这类药物对较轻的慢性病例疗效较好,但对重型病例无效。丙酸睾丸酮,成人剂量为50-100mg肌注,每日一次。至少用药4个月,缓解病例中血红蛋白恢复较好,白细胞次之,血小板常不能接近正常。副作用有毛发增多、痤疮、停经、*肥大;声音低哑、乳房缩小、男性性欲亢进。臀部肌肉注射处,常发生硬块。羟甲雄酮(Oxymetholone)及氟羟甲雄酮(Fluoxymetholone)常用剂量为每日100mg口服,康力龙(stanozolol),每日6mg,分3次口服。这类药物疗效较高、可以口服和副作用稍轻。但对肝功能有损害,在治疗中经常要注意肝功能试验的结果。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少数病人治疗后贫血减轻,多数病人效果不明显。但近年有人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消除炎症和渗出,从而改善骨髓微循环,同时抑制免疫反应,有助于干细胞的生长与发育。强的松每日20-40mg,分三次口服。重型再障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ne)成人每日1g,三日为一疗程。间隔适当时间再用第二疗程,据称此疗法有一定的疗效。
(三)其他左旋咪唑、硝酸士的宁、一叶秋碱、碳酸锂、氯化钴、胸腺素、莨菪类药物,心得安、铜蓝蛋白、胎肝输注、全胚注射液等尚在试用中。

四、免疫抑制剂

猪-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5mg/kg/d,加地塞米松5mg,静脉缓滴,或同时强的松每日1mg/kg,内服,共5天,骨髓部分或完全恢复可达40~60%。ATG的副反应有血清病、红斑、发热、寒战、关节痛、浆膜炎、血小板减少等。10%患者晚期可发生造血异常、阵发性性血红蛋白尿和白血病等。近年有试用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CSA)者,对SAA有一定效果。

五、中医治疗

认为本病属于“内伤血虚”或“虚劳亡血”。按理论,肾主骨,骨生髓,故治疗宜从补肾着手,进行辨症施治。

疾病类型治疗方法
疾病类型治疗方法

六、脾切除

一般地说,脾切除后不能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但红细胞破坏过多为贫血重要因素时,脾切除后,贫血常可减轻,输血次数减少。要慎重选择病例,凡属骨髓增生程度尚好,有溶血成分(输血间隔突然缩短),用激素治疗暂时有效或经长期治疗未获好转者,可选用脾切疗法。

七、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用于治疗重型再障病人,最好在起病后不久,未经输血(未经输血者骨髓移植存活和可能治愈可达80%,如已接受多次输血则存活率下降至40~50%),尚未发生感染,年龄在30岁以下者,预处理用环磷酰胺,不行全身照射,以免间质性肺炎和白内障。用MTX和Cyclosporine预防移植抗宿主病(GVHD)。双胞胎之间的骨髓移植,第一次不进行预处理,如第一次失败后,经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后,行第二次骨髓移植,可获得成功。

八、造血生长因子

因为骨髓功能缺陷,循环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极度增高,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本病治疗的价值尚属可疑。GM-CSF和IL-3对粒系和巨核细胞的祖细胞起作用,其使用也可能有价值,当前临床试用表明对再障的疗效,至少是暂时的。

仅供参考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6861.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7月3日 上午10:32
下一篇 2022年7月3日 上午10:50

相关推荐

  • ASH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

    目前已趋同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造血系统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造血功能衰竭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本届ASH年会报告依然集中于再障的免疫发病机制、免疫抑制治疗(IST)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方面,其中关于儿童重型再障首选IST,还是HSCT;重型再障使用环磷酰胺(Cy)IST的议题倍受关注。 一、再障的免疫发病机制…

    2022年8月7日
    1.1K00
  • 重型再障患者脐带血移植前的准备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aplasticanemia,SAA)是一种由物理、化学、药物、生物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其表现主要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全血细胞减少以及出血、感染、贫血等症状。SAA的发病机制为造血干细胞内在性缺陷、造血微环境损害、细胞及体液免疫机制异常等。因此,脐血移植在免疫抑制剂治疗不佳的SAA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病人没有存…

    2022年8月4日
    1.0K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再生障碍性贫血并非一般的贫血

    如果你把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普通的贫血相提并论,那就大错特错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是良性的疾病,但它的严重程度丝毫不亚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有些急重型再障的病死率可与白血病“旗鼓相当”。单纯性贫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区分很简单,主要看血象,贫血主要是单纯血红蛋白低下,其他主要数值是正常的,而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单单存在贫血的情况,其他数值,比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还有可能出…

    2022年7月27日
    1.1K00
  • 再障不是绝症,为何还有那么多病人治不好?

    当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中西医的结合治疗,多数再障患者通过积极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都能够让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康复。但同样还有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加重,久治不愈…针对再障的治疗,常见疗法包括去除病因、支持治疗、免疫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有这么多治疗方法,为什么疾病反反复复治不好? 据统计,重型再障患者经治疗后仍有…

    2022年7月23日
    91400
  • 再生障碍性贫血积极治疗可治愈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有很大的问题,目前再障贫血的治疗效果应该是比较好,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患者因为不规范治疗,没有达到可以达到的疗效,许多患者花了很多钱,最后患者没治好,危及生命。再生障碍性贫血,从2000年左右就采用规范的免疫抑制治疗,效果达到非常好,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分移植和不移植方法,实际上我们大部分患者是没有条件做骨髓移植,就是通过非移植的方法,非移…

    2022年7月29日
    1.0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