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ANA)检查大概是风湿免疫科最常见的一个专科检查项目了,大部分被怀疑风湿病的患者,风湿科医生都会给他们开这个检查项目,甚至在一部分健康体检中都会有这个检查项目。目的就是为风湿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然而,很多人拿到检查报告,看到ANA阳性(1:100、1:320等),都会不由的开始紧张起来,以为自己一定就是风湿病了。然而,这并不绝对,还有很多情况可以出现ANA阳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ANA
人体的细胞里面有很多成分,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如高尔基体)等等。人体有防御外来敌人(如细菌、病毒)的免疫系统,当敌人来临,人体会产生抗体,去对付敌人,这些抗体是对人有益处的,我们称为保护性抗体。然而,但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时候会不小心产生一些针对人体自身组织细胞的抗体,我们称之为自身抗体。如产生针对细胞核的抗体,我们就称之为抗核抗体(ANA)。这些抗体会对人产生伤害,我们称之为有害抗体,这些抗体往往是自身免疫病(如风湿病)的罪魁祸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人体不单会产生针对细胞核的抗体,也会产生细胞质或细胞器成分的抗体,所以,现在我们已经把ANA的概念由原来的细胞核,扩展到了整个细胞,一共分为五大类:抗DNA、抗组蛋白、抗非组蛋白、抗核仁抗体及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抗核抗体强弱以滴度表示,低到高依次为1:100(有的更小)、1:320…1:1600、1:3200等。滴度越高,风湿病的可能性越大。
抗核抗体对于风湿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风湿科医生更好的诊断疾病。
然而,抗核抗体阳性,就一定是风湿病了吗?未必。
ANA阳性可以有以下几种可能:
1、风湿免疫性疾病
ANA阳性我们确实应该首先考虑风湿免疫性疾病。ANA阳性最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在其它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症、血管炎、重叠综合征等风湿病也可出现阳性。而且ANA滴度越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越大。这时候往往需要进一步检查其它自身抗体项目,如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查抗CCP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要查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干燥综合征要查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进一步去帮助诊断。风湿免疫科的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去判断你到底是不是风湿病。这时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已经是风湿病,并且出现了相关的损害,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已经有血液系统损害或肾脏的损害或其他脏器的损害。另外一种情况是,还不是风湿病,仍处于风湿病的潜伏阶段,以后有可能发展为风湿病。比如dsDNA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的出现都可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前几年出现,而目前仅仅是ANA阳性、dsDNA阳性,没有任何器官组织的损害。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但仍然要格外的小心了,多关注自己身体的动态变化,定期去风湿免疫科检查、寻求医生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那些高滴度的病人。
2、健康人
健康人可以出现ANA阳性,阳性率约3%-19%,抗核抗体在健康人群中表达会受年龄和性别因素影响,有研究认为老年人、青春期女性以及更年期女性比例更高。健康人ANA阳性大多以低滴度为主,如1:100或1:320,高滴度的较少。钱培新等研究1167例健康受试者发现ANA阳性者157例,阳性率为13.45%。随着年龄增长,ANA阳性率在健康人群中有明显增大的趋势;而在同一年龄区间,女性的阳性率明显大于男性(P<0.05)。健康人出现ana阳性,不必太担心,可定期风湿免疫科随访。
3、肿瘤
在很多肿瘤病人体内都可以检测到自身抗体,如乳腺癌、肺癌、鼻咽癌、肝癌、食管癌等。自身抗体可能出现在肿瘤的早期,免疫应答对于自身抗体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身抗体的出现可能是机体的一张免疫监视,可能参与杀伤和清楚突变的细胞,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自身抗体一般不用于肿瘤的诊断,但肿瘤病人检测出自身抗体,首先要考虑是不是肿瘤本身产生,而不是风湿病导致。
4、病毒性肝炎
ANA阳性的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我国是乙肝大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现象,血清中可以检测出自身抗体。有文献报道HBV感染患者血清总ANA的阳性率约为30%,但大多以低滴度(1:100)为主,高滴度的很少见。一般认为,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低滴度自身抗体仅反映抗体出现自身免疫反应或疾病状态,不直接影响免疫功能。此外,丙肝也是继乙肝之后我国第二高发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丙肝感染也可以导致ANA的出现。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可以出现ANA阳性,除了ANA阳性以外,SMA为自免肝较为特征性的抗体。因此,ANA阳性,需要排除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导致的情况。
5、其他疾病
ANA阳性还可以出现在肺结核、重症肌无力、甲状腺疾病、其它感染等疾病上,但大多都是低滴度的。
综上,ANA阳性并不都是风湿病,要注意排除其他疾病,也要密切追踪随访,定期检查。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5919.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