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因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月经过多,严重者可致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而死亡。本病是产科常见的血液系统合并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好发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年女性。慢性型与自身免疫有关,80%~90%的患者血液中可测到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lateletassociatedimmunoglobulin,PAIg),包括PA-IgG、PA-IgM、PA-C3等。当结合了这些抗体的血小板经过脾、肝时,可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使血小板减少。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是皮肤黏膜出血和贫血。轻者仅有四肢及躯干皮肤的出血点、紫癜及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生殖道、视网膜及颅内出血。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

并发症

妊娠对ITP的影响妊娠本身通常不影响本病病程及预后。但妊娠有使稳定型ITP患者复发及使活动型ITP妇女病情加重的倾向,使ITP患者出血机会增多。

ITP对孕产妇的影响

ITP对妊娠的影响主要是出血,尤其是血小板<50×109/L的孕妇。在分挽过程中,孕妇用力屏气可诱发颅内出血,产道裂伤出血及血肿形成。若产后子宫收缩良好,产后大出血并不多见。
ITP患者妊娠时,自然流产和母婴死亡率均高于正常孕妇。曾有资料报道,ITP孕妇若未行系统治疗,流产发生率1%~23%,胎儿死亡率达26.5%,孕妇死亡率7%~11%。
ITP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由于部分抗血小板抗体能通过胎盘进人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血小板破坏,导致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血小板<50×109/L,孕妇的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9%~45%。严重者有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
血小板减少为一过性,脱离母体的新生儿体内抗体逐渐消失,血小板将逐渐恢复正常。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几率与母体血小板不一定成正比。胎儿出生前,母体抗血小板抗体含量可间接帮助了解胎儿血小板状况。

胎儿诊断:胎儿血小板减少往往依赖胎儿头皮采血和经母体腹壁胎儿脐静脉穿刺抽血证实。

诊断及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低于100×109/L。一般血小板低于50×109/L时才有临床症状。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成熟型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抗体测定大部分为阳性。
通过以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应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性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HELLP综合征、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等。

怀孕期间
怀孕期间

治疗

妊娠期处理
ITP患者一旦妊娠一般不必终止,只有当严重血小板减少未获缓解者,在妊娠早期就需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可考虑终止妊娠。妊娠期间治疗原则与单纯ITP患者相同,用药时尽可能减少对胎儿的不利影响。
除支持疗法、纠正贫血外,可根据病情进行下述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妊娠期血小板<50×109/L、有出血症状,可用泼尼松40~100mg/d。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10~20mg/d维持。该药能减轻血管壁通透性,减少出血,抑制抗血小板抗体的合成及阻断巨噬细胞破坏已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输入丙种球蛋白:可竞争性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与血小板结合,减少血小板破坏。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d),5~7日为一疗程。
脾切除:激素治疗血小板无改善,有严重出血倾向,血小板<10×109/L,可考虑脾切除,有效率达70%~90%。手术最好在妊娠3~6个月间进行。
输血小板:输人血小板会刺激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加快血小板破坏。因此,只有在血小板<10×109/L、有出血倾向、为防止重要器官出血(脑出血)时,或手术、分娩时应用。可输新鲜血或血小板。
其他:免疫抑制剂及雄激素在妊娠期不主张使用。

分娩期处理

分娩方式原则上以阴道分娩为主。ITP孕妇的最大危险是分娩时出血。若行剖宫产,手术创口大、增加出血危险。
另一方面,ITP孕妇有一部分胎儿血小板减少,经阴道分娩时有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险,故ITP孕妇剖宫产的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剖宫产手术指征为:血小板<50×109/L;有出血倾向;胎儿头皮血或胎儿跻血证实胎儿血小板<50×109/L。产前或术前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500mg或地塞米松20~40mg静脉注射,并准备好新鲜血或血小板,防止产道裂伤,认真缝合伤口。

产后处理

妊娠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者,产后应继续应用。孕妇常伴有贫血及抵抗力低下,产后应预防感染。产后立即抽新生儿脐血检测血小板,并动态观察新生儿血小板是否减少。必要时给予新生儿泼尼松或免疫球蛋白。
ITP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证,但母乳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是否母乳喂养视母亲病情及胎儿血小板情况而定。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5689.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5月25日 下午3:42
下一篇 2022年5月25日 下午4:34

相关推荐

  • 宝宝11个月血小板只有3,血小板能上升?

    宝宝目前11个月,男,体重11公斤,身高78cm。8月份确诊ITP,期间两次住院,两次感染,宝妈和丈母娘先后因为累而感冒。现将宝宝病历整理如下,希望得到的指导。 可能的诱因:7月上旬,宝宝拉肚子,至下旬反复未有好转,期间查过三次便常规,均正常,主要是蒙脱石散等常规药物治疗,没想到这次长期的腹泻有可能成为了全家人8月份噩梦的诱因。 第一次住院经历:8月1日上午…

    2022年10月24日
    90300
  • 战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未来可期

    大家基本都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不会为孩子发烧、咳嗽、腹泻而惶恐不安,可如果化验血常规,哪怕化验单上的血小板数值只下降一点点,也足以击垮一位强大的母亲,让她坐立不安,彻夜难眠。血小板减少真的有这么可怕吗?今天就和大家来讲讲。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一、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二、血小板生…

    2022年6月3日
    1.6K00
  • ITP治愈后可以打疫苗么

    ITP治愈后可以打疫苗么?北京儿童医院答:文献报道MMR 相关性 ITP 的发病率为0.87 /100 000 ~ 4.00 /100 000 疫苗接种次( 中 位 数2.6)。没有免疫的ITP儿童可按计划接受他们的第一次MMR疫苗。对于完全治愈的儿童ITP,停药超过2个月后、病情稳定、没有免疫缺陷即可接种。国外的建议:不管是否疫苗相关性ITP,对于已经接受…

    2023年12月22日
    59200
  • 说说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糖皮质激素 介绍 临床血液科常见的糖皮质激素有醋酸泼尼松(强的松)、甲强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曲安西龙(阿塞松)等。大家一提到激素就毛骨悚然,其实它就是糖皮质激素,原本是肾上腺分泌的,人体本身就有的调节因子,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及免疫有重要调节作用。有的人会问人体本身就有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另外服用?那是因为人体分泌的仅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如果从外界摄取…

    2022年6月19日
    1.7K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红斑狼疮得了新冠会怎样?会严重吗?病友们更新

    奥密克戎变异株正在形成第一轮感染冲击波。红斑狼疮患者们正面临关键考验。红斑狼疮得了新冠会怎样?会严重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sle病友们感染新冠后的状态更新! (虽然只烧到38℃,但是刀片拉嗓子,浑身剧烈疼,上干呕下腹泻,昨晚有段时间胸闷气短差点晕过去都不敢睡觉。比所有感染甚至狼疮发作还难顶,都想叫救护车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自身免疫性…

    2022年12月26日 治疗过程分享
    2.7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