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护理

相信女性在孕期检查的时候,都有所发现,检查数据报告的某些相关数值,都会比平常的偏高或者偏低,让不少女性朋友们都特别的担心与胎儿的生长发育有关。那么,怀孕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怀孕血小板减少
怀孕血小板减少

怀孕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为ITP),即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皮下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妊娠合并ITP的发生率为3.0‰~8.4‰。
  孕妈妈,一般表现为皮肤及黏膜出血,体表可见出血点,或皮下成片出血而成紫斑,刷牙时牙龈、口腔出血,或者是便血、尿血等。出血反复发生,可引起贫血。孕妈妈如发现自己身上有皮下出血点或黏膜出血,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1、要向医生陈述病史,在产前2周口服泼尼松,以提高血小板数量,阻断胎儿体内出血倾向,减少分娩时的出血量。
  2、要避免外伤和感染,这二者会增加血小板的消耗。
  3、禁止使用损害血小板的药物和检查,如不要服用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和进行X线检查。
  4、要在预产期前1周住院,为分娩做准备,以减少分娩时的危险。
  5、分娩后要在医院住一段时间,让医生对母婴双方的病情进行观察和治疗。
  6、孕妇产后要避孕,不宜生第二胎,也不要用避孕环。
  7、避免母乳喂养婴儿,以免母体的抗血小板抗体和药物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伤害婴儿。

怀孕初期应注意什么

  1、不要剧烈运动。
  在怀孕情况,孕妈妈需要保持适当的运动。但是,在怀孕早期的时候,胎儿的发育不稳定,孕妈妈的身体状况也不稳定,在这个时候,孕妈妈 应该不忙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发生流产。
  2、要注意个人卫生。
  刚刚怀孕的女性朋友,由于身体的变化,以及对营养的需求增加,孕妈妈身体代谢会非常快,阴道的分泌物增多,使孕妈妈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所以,进入怀孕期间之后,孕妈妈要特别是注意自己的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裤。
  3、穿衣要恰当。
  在怀孕早期,孕妈妈的穿着应该保持柔软、宽大,不要进行束腰,不要穿紧身裤,更不要穿高跟鞋。否则,很容易导致流产的情况发生。而且高跟鞋 还会导致孕妈妈腿部疲劳,对孕妈妈的身体健康不利。
  4、做好检查的工作。
  如果怀孕早期出血,可能是因为宫外孕、流产以及劳累等多种原因。这些都半点马虎不得,应该马上到医院检查。孕妈妈早期怀孕有出血等流产现象,到 医院检查排除宫外孕之后,就应该听从医生嘱咐,做好安胎的工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孕妇常患的一种疾病,如果孕妇一旦患病,该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呢?
  1.孕妇禁止使用损害血小板的药物和检查,如不要服用磺胺类药物
  2.孕妇要避免外伤和感染,这二者会增加血小板的消耗。
  3.向医生陈述病史,以提高血小板数量,阻断胎儿体内出血倾向,减少分娩时的出血量。
  4.孕妇分娩后要在医院住一段时间,让医生对母婴双方的病情进行观察和治疗。
  5.避免母乳喂养婴儿,以免母体的抗血小板抗体和苭物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伤害婴儿。

妊娠期治疗
妊娠期治疗

妊娠期治疗

对于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孕妇一般不必终止妊娠,只有当血小板持续减少并且得不到缓解者,在妊娠12周前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可考虑终止妊娠。使用的药物应该尽可能减少对胎儿的不利影响。还可根据病情进行以下的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这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孕妇孕期血小板低于50×10^9/L,并且有临床出血症状时可以使用泼尼松40~100mg/天。等到病情缓解之后,再逐渐将药量减少到10~20mg/天维持。这种药物能帮助减少血管壁通透性以助于减少出血,抑制抗血小板抗体的合成及阻断巨噬细胞破坏已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2、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能帮助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
3、脾切除。当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之后没有改善,并且有严重的出血倾向,而且血小板<10×10^9/L,可考虑脾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达到70%~90%。而手术的最佳时间是在妊娠3~6月。
4、输血小板。可输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但因为血小板的输入会刺激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加速血小板的破坏,所以只有在血小板数<10×10^9/L,并且没有出血倾向,为了防止重要器官出血(脑出血),或者是分娩时才使用。

分娩时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孕妇原则上以阴道分娩为主,其最大的危险在于分娩的时候出血。如果剖宫产,手术的创面大,会增加出血的危险;胎儿也有可能血小板减少。但并非患者只能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也有导致颅内出血的危险,所以在行剖宫产时可适当放宽指征。当产妇血小板<50×10^9/L,有出血倾向,胎儿头皮血或脐血真是胎儿血小板<50×10^9/L时可以采用剖宫产。
三、产后治疗
孕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孕妇,产后应该继续用此治疗。产妇伴有贫血及抵抗力下降的现象,应该打抗生素防止感染。产后应立即检测新生儿脐带血小板,并观察血小板是否减少,必要时给新生儿用药物治疗。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5468.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5月17日 下午3:31
下一篇 2022年5月18日 上午10:58

相关推荐

  • 什么方案都试过了血小板升不上去

    什么方案都试过了,中药吃了半年,配合着每天两粒半的激素以及一堆护肝护胃的药,中药方子换了无数贴,中途血小板有高过190,也有低至24,一直反复无常,有时候人感到舒服就知道检查会是个好结果,有时候累了就一定是坏结果,最近一直只有30多。完全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最好在家休养的生活方式我真的没有办法接受,如今却还在工作,舍不得辞职和放弃,我也清楚身体才是最重要…

    2023年11月11日
    69000
  • 特比澳药品常识_特比澳的一些小总结

    特比澳药品常识_特比澳的一些小总结 一、特比澳说明书二、有关TPO问题的摘录三、中美血液病专家研讨会之国外对TPO的认知及试验性结论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刺激巨核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对巨核细胞生成的各阶段均有刺激作用,包括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多倍体巨核细胞的发育及成熟,从而升高血小板数目。肝和肾可能是TPO的主要产生…

    2023年7月14日
    4.7K00
  • 当心!干性出血<湿性出血

    针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风险的评估调查发现——有出血症状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会比无症状患者,并发症风险发生率高很多! 对于血小板数值减少,是属于临床常见的病症,不仅仅只有在血液科上出现。在平常的生活中,普通内外科都可能涉及到。而对于单纯性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病群体,出血往往意味着“病情危险”,分为干性与湿性出血! 什么是干性出血?只要是发生在皮下、粘膜出血,比…

    2023年5月30日
    728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血小板偏低西医无效,中医一年未痊愈,是否继续

    女友4年前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偏低,后在湘雅医院看的西医,一年半都未见效,且体重增加10来斤;后放弃西医,转看中医,也是在湘雅医院,吃药一年多,血小板有明显升高,且气色也有好转,但都未根本痊愈,后鉴于熬药麻烦,工作的不便,慢慢的就放弃了一直到现在,有一年快没吃药了。 平常生活也正常,只是稍微有些磕磕碰碰,才会有瘀斑。想请问下医生,对于这种情况,后续治疗的话,1…

    2024年1月6日
    60400
  • 遗传性巨大血小板病,漫漫求医路

    我家一宝今年已经6岁了,在3岁多时诊断为“遗传性巨大血小板病(MYH9相关性综合症?)”至今已有2年多了。 2019年4月初北京儿童医院出院证明上写的是:遗传性巨大血小板减少(MYH9相关性综合症?)住院期间给孩子输注丙球后血小板没有明显变化,后输过一次血小板,血小板可以上升到10万多。医生告知若是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激素治疗是起不到啥作用的。MYH9是啥至今…

    2022年11月23日
    936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