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有多种原因,要作出鉴别和处理,具体如下:
第一、最常见的是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程度轻,出现晚,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在妊娠结束后会自行好转。
第二、有时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免疫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常常血小板减少出现时间早,程度较严重,要根据血小板数量选择治疗,要给予激素类药物促血小板升高,必要时要输注血小板或者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第三、血小板减少也需要除外重度子痫前期导致,要除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等罕见情况,甚至要除外中毒情况。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很多,包括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血小板减少症、重度子癫前期及子癫、弥漫性血管内溶血、药物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妊娠期血小板严重减少会引起胎死宫内、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如治疗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任何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在妊娠期间可能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应积极查明病因,当可疑ITP合并妊娠时,应做简易无创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在妊娠各时期,出现血小板计数急剧下降或<50×109/L时,必须得到重视,及时治疗。
妊娠与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血液成分会发生一些变化,如血浆容量、红细胞、白细胞会增加,血小板通常在正常孕期没有变化。但妊娠期血小板介于正常低值的也不少见,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一般不低于70×109/L,它是正常妊娠的一种现象,无出血危险,不需作额外的检查和特殊处理。本文112例病人中有20例诊断为妊娠血小板减少症,未给予针对性治疗,也无不良后果。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好发于女性,生育期易发病,一部分病例在妊娠期首次发病,产后即可恢复。ITP中80%~90%患者有血小板相关抗体,其中95%为PA IgG增高值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检测血小板抗体已作为诊断ITP的指标之一。文中26例检测PA IgG,22例阳性。血小板计数降至50×109/L时,90%患者PA IgG明显增高,可达正常的10~20倍。本资料112例中,有88例诊断或临床疑似ITP合并妊娠,其中78例为妊娠期首次发现血小板减少,平均诊断孕周为23周,随孕周的增加,血小板持续下降,孕晚期血小板计数最低,与孕中期、产后(3~5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所以在孕晚期更应注意血小板的变化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也是一种好发于女性,引起小板减少的疾病,临床上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此112例无TTP病例。对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注意是否为药物或感染引起。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除应注意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外,以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破坏为主。一般情况下血小板计数≥50×109/L无症状的孕妇不需治疗。ITP合并妊娠当血小板<50×109/L或皮肤出现淤斑、黏膜出血者,给予短期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满意。起始剂量泼尼松1 mg/(kg·d),2~7 d后显效。血小板维持在50×109/L时,开始减量。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可较快提高血小板数目。IVIG可给予每日0.4 g/kg,连续5 d,80%的病例有效。IVIG可按1 g/kg的剂量,仅用1次,输注8 h以上,无效2 d后可重复1次。通常48 h内显效,并可维持2~3周。输血小板,因为作用短暂,并可因血小板抗体的存在,输注的血小板可迅速被破坏,引起同种免疫,加重病情。故输注血小板仅用于急诊或术前准备。此112例病人中,80例给予上述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具有明显差异(p<001),ITP合并妊娠者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良好。112例病人平均产后出血量与正常孕妇无明显差异,有2例再障病人,治疗效果不明显,并发生了产后大出血。
对于TTP合并妊娠的孕妇可给予血浆输注、血浆置换、皮质类固醇或加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妊娠合并TTP母亲预后不良,应积极治疗,如孕早期确诊应终止妊娠。
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对新生儿的监测分娩方式选择由血小板数决定,血小板≥50×109/L可考虑阴道分娩,但对于初产妇或胎儿相对较大者在分娩时应防止用力过度而造成颅内出血,血小板<50×109/L时,应在血源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行剖宫产术。绝大多数采取了剖宫产,术前血小板大多数大于50×109/L。16产前血小板与剖宫产病例无明显差异,产时及产后无出血表现,所以血小板≥50×109/L无临床表现的病人阴道分娩是安全的。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5460.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