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术治疗ITP10年缓解率高达78.4%

时至今日,糖皮质激素依然是免疫性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一线治疗用药,其地位难以撼动。然而,临床中往往需联合应用其它治疗方案,尤其是顽固性或慢性 ITP 患者。

理论上讲,脾切除术和利妥昔单抗(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均是值得推荐的二线治疗方案。然而临床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利妥昔单抗、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药物的研究发展迅猛,其疗效日益得到大家认可,以至于脾切除术沦落为三线甚至四线治疗的备用选择方案。
利妥昔单抗治疗 ITP 的疗效,真的优于脾切除术吗?遗憾的是,一直未见两者对比的前瞻性研究发表。鉴于此,Charbel Chater 等设计开展了本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对比脾切除术以及利妥昔单抗治疗 ITP 的疗效,研究结果于近期发表在 Annals of Surgery 上。
研究纳入 1999 年 1 月到 2015 年 3 月接受 ITP 二线治疗方案(脾切除术或利妥昔单抗中的一种)的患者(年龄>18 岁),对于施行脾切除术者,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开放手术:OS;腹腔镜手术:LS)进一步分析。
注:所有治疗方案均在糖皮质激素和 / 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基础上实施,各组具体方案如下:
利妥昔单抗组:在第 1 天、第 15 天各注入 1 g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注射之前,先予应用 1 g 对乙酰氨基酚、100 mg 甲基强的松龙、100 mg 盐酸苯海拉明。若注射后的 6~12 月之间无缓解,则视为治疗失败。

肝硬化血小板低
肝硬化血小板低

OS 或 LS 脾切除术组:脾切除术组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至少提前 15 天注射预防感染的疫苗,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且在术后的 2 年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来对抗感染。术后 2 周内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如血小板计数超过 600000/mm3,则应用阿司匹林 100 mg 来抑制血小板聚集,若血小板计数超过 1000000/mm3,则进一步联用羟基脲。
主要终点为:1. 血小板减少(<100000/mm3),且有出血征象;2. 需要紧急治疗的严重血小板减少(<30000/mm3),可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3. 因治疗后无缓解而采用另外的药物治疗方法;4. 患者因出血和 / 或感染而死亡。
次要终点的设定基于治疗缓解(R)率和完全缓解(CR)率。参照美国血液学会的推荐,R 定义为经该方案治疗后血小板计数 ≥ 30000/mm3,此外无出血,无其他治疗措施相助;CR 定义为血小板计数 ≥ 100000/mm3,且无出血。
研究最终纳入 96 例患者,其中 30 例行利妥昔单抗治疗,66 例行脾切除术(37 例 OS,29 例 LS)。利妥昔单抗组、OS 脾切除组、LS 脾切除组随访时间分别为 30 月、60 月、120 月。
结果发现,在第 30 个月时,患者无主要终点出现的存活率结果显示,两个脾切除术组(OS,84%;LS,86%)均高于利妥昔单抗组(47%),两者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临床工作中脾切除术不被人重视的众多原因里,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大家对脾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术后病情的可控性有所担忧。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脾切除术治疗 ITP 的安全性不仅没有想象中的差,反而显著优于利妥昔单抗组。
与以上结果类似,在第 30 个月时,患者治疗后 R 和 CR 率结果显示,两个脾切除术组(OS 组分别为 86.5%、75.7%;LS 组分别为 93.1%、89.7%)均高于利妥昔单抗组(分别为 46.7%、30%),两者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研究还发现,在第 69 个月时,所有脾切除组的 R 率依然居高不下(OS,83.7%;LS,89.6%)。OS 脾切除组随访时间最长,达 120 月,此时结果发现,OS 组 R 率依然较高(78.4%)。
本研究中利妥昔单抗治疗 30 个月后的 R 率和 CR 率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合,因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很容易复发,故其长期疗效一直不令人满意。而本研究发现,在长期疗效方面,脾切除术非常令人满意(十年 R 率竟然高达 78.4%),完败利妥昔单抗。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脾切除术作为 ITP 二线治疗方案要优于利妥昔单抗,其在维持高的 R 率、CR 率及总体 R 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作者建议,我们应在临床实践中更加积极地讲脾切除术作为 ITP 的二线治疗选择。
至于脾切除术的具体方式,即 OS 与 LS 相比,两者在治疗 ITP 的疗效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LS 脾切除术住院时间更短、放置引流管的比例更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比例更低(依 Clavien-Dindo 分级行分层分析,此处特指 ClavienI 级的患者),以上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故作者推荐 LS 脾切除术。
读了本文,编者感觉脾切除术「宝刀未老」,宜「重出江湖」担当大任,你如何评价?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5191.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5月9日 下午3:55
下一篇 2022年5月9日 下午4:32

相关推荐

  • 关于骨髓穿刺的那些事儿

    为什么要做骨髓穿刺?骨髓穿刺会疼吗?骨髓穿刺的适应症有哪些?骨髓穿刺后要注意些什么?这些患者最想知道的骨穿问题,一一告诉你,关于骨髓穿刺的那些事儿。 为什么要做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检查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检验方法之一。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器官,通过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了解骨髓内各种细胞的生成情况,各种细胞的形态、成分的改变及发现异常的细胞等,以明确诊断,观察疗效…

    2023年5月15日
    1.5K00
  • 血小板减少腹腔镜切脾与开腹切脾哪个好?

    我女儿20岁,四个月前得的ITP血小板减少症, 她两年前得了同是免疫系统病的溃疡性肠炎。得了ITP后输过血小板,打过两次免疫球蛋白,一直大剂量吃泼尼松,今天还是20ML一天,但是一直没有效果,只有打过免疫球蛋白后可以维持3周正常。现在医生说要她切脾,想问一下朋友们, 她这种对激素没有良好反映的人切脾是不是也没有什么作用?选择腹腔镜切脾与开腹切脾哪个好? 医答…

    2022年5月10日
    1.5K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一起正确认识溶血性贫血

    1.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成熟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一般为120天,当人体因为药物、环境、异常缺陷、免疫异常等因素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并超出骨髓生成红细胞的代偿能力时就会导致贫血的发生,即溶血性贫血(简称溶血贫)。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蚕豆病其实就是溶血性贫血的一种,其他还包括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老年溶血性贫血易见于70-80岁。 2.如何知道…

    2022年6月28日
    1.0K00
  • 小知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症状与病因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患者可对磷脂结合蛋白产生自身抗体。 可能发生静脉血栓或动脉血栓。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明确。诊断需通过血液学检查加以明确。 抗凝常用于预防和治疗。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一种 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血栓栓塞和直接针对一种或多种磷脂结合蛋白(如,β2-糖蛋白I、凝血酶原、膜联蛋白A5)的抗体所造成的死胎(妊娠期)。膜联蛋…

    2022年10月7日
    2.5K00
  • 干燥综合征疾病概述-症状与病因

    什么是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你的眼睛、口腔和某些其他组织过于干燥的疾病。这可能导致眼睛问题、吞咽问题和 龋齿。 在中年女性中最常见症状可能包括眼睛和口腔干燥或更严重的问题,例如气管和肺干燥每 3 名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就有 1 人关节发炎(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可能会影响其他器官,例如肺、肾、肝和神经干燥综合征可能与其他疾病一起发生,例如 类风湿关节炎和 狼疮医…

    2022年10月6日
    1.6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