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H9-R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背不动的锅

当临床医生面临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紫癜和出血发作时,很容易将其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联系起来,于是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便隆重登场,然而,取得的临床效果却十分有限,那么,这难道不是ITP的锅?这里,我们介绍一个ITP背锅10年的辛酸故事,患儿持续血小板减少,皮肤反复出现瘀斑瘀点,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直到10年后才被诊断为MYH9相关疾病。

MYH9
MYH9

患者,男,11岁,因血小板减少10年,左下肢皮肤淤斑5天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患者查体左下肢皮肤瘀斑瘀点,肝脾淋巴结无肿大。此前10年里按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进行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入院期间血小板计数PLT 21×109/L(125-300×109/L),其后进行外周血手工复片、骨髓细胞检测以及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MYH9相关疾病(MYH9-RD),于是我们使用血小板受体激动剂艾曲波帕对患儿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患儿1岁时因发热和皮肤黏膜瘀斑外院就医,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至30×109/L,考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予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地塞米松冲击治疗,血小板有所上升,其后调整为口服泼尼松。

但患儿血小板仍低于60×109/L,感染时降到(20~30)×109/L。其后,患儿先后使用泼尼松、环孢素A以及中药治疗,疗效不佳,患儿血小板维持到(30~40)×109/L,并反复出现皮肤瘀斑瘀点。

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对患儿ITP的诊断有误,入院后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大,大血小板比例增高,但未发现巨大血小板,而在进一步的骨髓分析中检测到巨大血小板,且相关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自身抗体谱+ANC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凝血因子活性正常。

结合激素治疗失败的病史,我们考虑遗传性血液疾病,进一步的基因检测发现患儿MYH9基因存在新发杂合错义突变c.97T>C(p.Trp33Arg),与检验医师充分沟通讨论后,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回复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部分找到杜勒小体,最终确诊为MYH9相关疾病(MYH9-RD)。

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血小板受体激动剂对MYH9-RD具有良好的疗效[1-3],于是我们调整了治疗方案,使用血小板受体激动剂艾曲波帕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50mg/d。2周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升至120×109/L。

1月后减量为50mg/d×2d+25mg/d×1d组合循环使用。患儿血小板维持在100×109/L,没有明显的出血。3月后再次减量为25mg/d,血小板略有下降,仍维持在80×109/L以上。至截稿之日患儿已使艾曲波帕共10月,血小板仍维持在80×109/L以上,无出血,无严重不良事件。

通过这个案例,加深了我们对MYH9-RD的认识,MYH9-RD是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高度异质,典型的临床特征包括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和多形核杜勒样小体,伴或不伴其它系统异常,如感觉神经性耳聋、肾病和白内障。

血小板减少基因检测
血小板减少基因检测

然而,不同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程度差异很大,在一些患者中,轻度、无症状的血小板减少症成为该病终生唯一的表现,表现为流鼻血、紫癜或月经过多等,因此常被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导致激素或脾切除等治疗不当,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对MYH9-RD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如果发现血小板减少和显著大血小板增多的患者,应该考虑到MYH9-RD的可能性,对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怀疑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当一部分患者在Wright-Giemsa染色涂片中未能检测到中性粒细胞杜勒样小体,而通过免疫荧光可检测到MYH9基因编码的NMMHC-IIA蛋白聚集体,尽管灵敏度很高,但大多数血液诊断实验室没有开展这项检测,因此,还需要补充遗传检测手段。

此案例中,患儿呈慢性血小板减少,二代测序发现存在MYH9基因c.97T>C变异,该变异在正常人群gnomAD数据库中未见报道。wang等[12] 2018年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到该位点变异,2019年clinvar数据库已有上传记录,经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CMG)指南评估为致病变异,进而证实了患儿是由MYH9基因新发突变所致的MYH9-RD,因此,二代测序是MYH9-RD诊断的有效手段,而对测序结果的致病性分析是当下存在的挑战。由于遗传方式为显性遗传,因此,患儿将来若有生育需求时,需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避免将此致病变异遗传至下一代。

本案例讲述了罕见病MYH9-RD的曲折诊断过程,通过检验与临床的通力合作,拨云见日、层层递进,最终达到精准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作者在外周血血小板检测结果异常后便第一时间与临床沟通,结合病史,建议进行骨髓分析,发现了巨大血小板,其后进行了第二次沟通,考虑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建议行二代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一代测序验证和详细的致病性分析,鉴于患儿存在MYH9c.97T>C新发致病性变异,又回顾性分析了外周血涂片结果,并发现杜勒样小体,整个过程检验和临床密切联系,取长补短,共同攻克疑难病例。总而言之,案例很有价值,值得思考和学习,警醒我们在检验工作中,不能放过检测结果的蛛丝马迹,既要精准检测,也要结合临床,熟悉罕见病的诊治。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8089.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4月8日 下午11:44
下一篇 2024年4月9日 下午2:10

相关推荐

  • 一次感冒,血小板跌谷底!

    年后的一次感冒让我的血小板一下从300多跌到了54,顿时懵了,还好还是两位数!吃了一个礼拜的清开灵,感冒症状基本转好,再次查血小板的时候已经涨到92了,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再次告诫自己,预防感冒不降血小板是目前的首要任务,争取把血小板稳稳的维持住,不能再跌了,不能再让家人担心了!加油,加油,加油!同时也祝愿病友们兄弟姐妹们也是稳稳的,血小板高高的,身体壮…

    2023年8月30日
    60400
  • 血小板减少不能使用三伏贴

    中医冬病夏治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指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风湿、哮喘、鼻炎、慢阻肺等疾病,三伏贴是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对于病发秋冬疾病的血液病患者是否适合冬病夏治的三伏贴中医疗法? 冬病夏治三伏贴中医疗法适合血液病患者吗?关于血液病患者是否可以用冬病夏治三伏贴的中医疗法,也是根据具体病情具体分析。 1、恶性血液病患者碰不得…

    2023年5月19日
    89400
  • 哪里可以买阿伐曲?仿制版阿伐曲泊帕多少钱一盒

    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苏可欣/DOPTELET)在国内医院药店都可以买到的,但该药属于乙类医保,只能报销部分费用。每个地区报销政策不同,比例不同,患者可以咨询一下当地医保局该药能报销多少!小编建议患者通过代购获取孟加拉阿伐曲泊帕片,从海外药厂直邮,价格实惠,还能保证药物是正品,适合患者长期用药。具体阿伐曲泊帕片需要多少费用和购药流程患者可以咨询客服人员。202…

    2023年4月12日
    5.5K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血小板值低到有危险的程度服用艾曲波帕升高血小板

    今天打开看到很多朋友都给我发私信咨询这个病,其实我也不是了解的非常全面,很多都是自己逛网站,查资料一点一点了解,结合自己的症状医生的建议这样走过来,再有一个,大家都问是怎么调养身体的,这一年,因为生病的事情,我心态调整了非常多(医生也建议保持良好情绪非常重要),从最刚开始一看见医生就哭,到上个月复诊可以和医生开玩笑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医生说我保持好心态就…

    2023年11月1日
    1.2K00
  • 血小板低38+5侧切顺产日记

    二胎血小板低38+5侧切顺产日记一胎的时候39+5早晨见红,下午7点到医院,晚上11点宫口开全,11点50儿子破壳出生!胎头高,有侧切。 二胎了,意外怀孕,一直身体各种不舒服,各种妊娠反应全部体验一个遍,孕吐到4个月,曾吐到半夜3点半,胆水都吐出来……宫腔积液、唐筛不过、孕期腹痛、侧脑室增宽、羊水少、血小板低…查血查B超轮番来37周B超,宝宝7斤6两,血小板…

    2022年5月23日
    1.4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