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史、皮肤黏膜出血症状,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缩短,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PA-IgG、M、A),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般我们会在临床上和以下几种疾病进行区分:
(1)再生障碍性贫血(AA):该病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贫血,但一般贫血较重,白细胞总数减少。在骨穿报告会看到,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极难查见。
(2)急性白血病:ITP同样需要和白血病区分鉴别,通过血涂片中可见各期幼稚白细胞及骨髓检查,方可确诊,白血病是由于恶性血液细胞的产生,挤压骨髓腔内正常造血的血细胞,导致血象偏低,但是由于恶性细胞的产生,白细胞(健康卫士)会随之而来,故血常规中往往也会看到白细胞高于正常范围10倍的情况。
(3)过敏性紫癜:不同点是,一般该病对称出现,以双下肢为多见,做血常规后,血小板可见正常;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有血小板减少指标。所以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他们的共同点是同样会有皮肤出血点(因人而异)。
(4)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病在早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通过检查抗核抗体及狼疮细胞(LEC)便于鉴别区分。
(5)Wiskortt-Aldrich综合征:除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合并全身广泛湿疹并易于感染,相对来讲,血小板粘附性减低,对ADP、肾上腺素及胶原不发生凝集反应。一般来说,男婴发病,多于1岁内死亡。
(6)Evans综合征:特点是同时发生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该病比较严重,一般病人经激素或脾切除治疗有一定效果(因人而异)。
(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该病在任何年龄段皆可发病。临床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和溶血性贫血,肝脾肿大,如果溶血情况严重,可伴有发热、腹痛、恶心、腹泻,甚至出现昏迷、惊厥及其他神经系症状(因人而异)。网织红细胞增加,周围血象中出现有核红细胞。血清抗人球蛋白试验一般阴性。预后严重,肾上腺皮质激素仅有暂时组合缓合作用。
(8)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TP):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如果因为脾大、骨髓受侵犯疾病、化学和药物过敏和中毒、溶血性贫血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所以在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同时,也要结合病患的症状综合判断,找出具体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所在。
当前用药指导,停药评估,病情预估,病友加群等服务,可以戳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帮助。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7983.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