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中药治疗是否有效?

1月15日孩子患水痘,伴皮下出血点,血小板检查为1,后紧急入院治疗,输静丙,没使用激素,入院6天,1月23日出院时,血小板回升至206。1月26日血小板为334。2月1日血小板为126。2月4日血小板为107。
治疗情况:1月17日至1月23日住院期间主要输静丙,没用激素。出院至今未用药。骨穿结果:骨髓增生活跃,粒系细胞比例减低,红系增生,巨核系增生伴成熟不良。医生诊断ITP
病史:1月15日发现出水痘,1月16日发现少许皮下出血点,1月17日增多,随即入院。

求助
求助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半月内血小板骤降经治疗后骤升,如今恢复期不够稳定,1月23日血小板为206,1月26日血小板为334,2月1日降到126,2月4日为107。2月4日的血常规检查好像又有病毒感染。请问应如何治疗?今天的化验结果上传。中药治疗是否有效?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7411.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2月13日 下午11:28
下一篇 2024年2月13日 下午11:31

相关推荐

  • 红斑狼疮而引起血小板减少

    我是在10年一次感冒中发现的,我以前身体很不错的,是打完一种疫苗后出现问题的。当时血小板是十二,住了一个月医院。住院时做了很多检查,还做了两次抽骨髓检查(今年是生病的第四年,一共做过三次抽骨髓)。每份报告都很正常,医生说:“这病很容易医的,只要找到原因,但你的报告都没问题,只能说是你免疫力低。” 这四年来看了好几个医生,刚开始是单吃激素的,吃了一年多,再去看…

    2023年10月16日
    50400
  • 荨麻疹后血小板减少,出血点紫癜严重

    我女儿19岁,今年7月1日上手臂发现10几个小出血点 ,面积如鸡蛋大小,当成皮肤病去医院就诊,才知道是患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当时血小板是8千,当即按病危入院,心急如焚又害怕 。孩子一直身体很好,长这么大除了打预防针没有打过其他针,饮食也不挑剔,甜酸苦辣都吃,一直很健康,还是学校运动会主力田径选手。想不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配合医院对孩子全面检查想知道病因,一系…

    2022年8月31日
    2.0K00
  • 有关血常规的那些事!教你读懂它

    无论小感冒去小诊所、还是大病住院或者是健康体检,血常规几乎是必需检查项目,一张让你看起来懵懂眩晕的化验单到底蕴藏着什么大学问?上面的那些指标的变化传递着什么身体信息?如果血常规出现了异常,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呢?……你所有所有的疑问,专家们将一一教你读懂它! 血常规化验单上都有哪些指标?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

    2023年6月6日
    46100
  • 急性肺炎+血小板减少

    在临近儿子4岁生日时,我们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住院。12月31日因前夜频繁咳嗽,那天我们随即带儿子去长沙中心医院就诊,经肺部X光及抽血,排除甲、乙型流感,推断他急性肺炎及血小板减少(当日早中晚分别抽血三次查验血常规,血小板值过低),因血小板值过低,会引起内脏及颅内出血,医生要求我们尽快住院,住重症病房。听完医生的诊断,我真正理解了“五雷轰顶”的这个成语的释义…

    2022年9月21日
    895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血小板长期为0会怎样?

    请帮忙看下。媳妇半年前查出血小板减少,后住院确诊是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紫癜。住院吃激素,一天52片,住院前血小板是9,几天院住下来是170,出院一个星期后再次低到9。因为西医治疗这个病只有用激素,激素的副作用又特别大,就没有在吃激素。后去省立医院找中医,吃了中药后今天检查的吓到我们了,血小板0随后又去省立医院找中医看的,中医说吃中药就是慢,实在不行就…

    2023年7月28日
    541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