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新闻报道:江西修水的17岁的小姜刚高中毕业,高高兴兴准备上大学却查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2020年7月,小姜刚高考完。7月21日小姜月经来了一个多星期,月经量还没有减少的倾向。小姜也没在意,因为平常月经早几天晚几天很正常。
7月25号,月经还是没有走,而且出现了发热症状,小姜担心自己身体出了什么问题,连忙将自己最近的身体情况告诉了妈妈,去了当地医院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3.9X10^9/L,红细胞3.30X10^12/L,血红蛋白96g/L,血小板10X10^9/L。
抗核抗体系列:抗核机体1:160抗SSA抗体+、抗Po-52抗体+:补体C3731mg/L。
骨髓细胞学示: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2、增生明显活跃,G-53.5%、E=26%、G/E=2. 06:1;3、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正常,粒细胞可见空洞。4、红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正常,幼红细胞胞体小,胞浆量少,边缘不齐,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部分中央淡染区扩大。5、淋巴、单核细胞正常。6、全片巨核细胞62个,分类25个,幼稚型5个,颗粒型18个,裸核2个。血小板小堆可见。7、未见寄生虫。
骨髓活检:骨髓增生较活跃,造血组织粒、红系增生,粒红比例大致正常。粒系前体细胞偶见,中、晚以下各阶段细胞散在或成堆可见。红系原、早阶段细胞偶见,以中、晚阶段细胞为主,散在分布,可见小堆。巨核细胞6-10个/PF,为多叶核。淋巴细胞、浆细胞可见。吞噬含铁血黄颗粒细胞易见。未见纤维化。
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结缔组织病
为什么说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更特殊
女性发病率高
根据临床上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统计来看,青少年和年轻女性,是这一疾病的主要高发群体。原因在于儿童年纪较小,免疫机制不健全,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患病,而女性患者发病则主要是自身体质异常,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关。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比较常见血小板减少,是男性患者的3~4倍。 可以说“大街上遇十几个女孩,拉去化验,其中一定会有几个血小板减少的,只是自己没有症状,血小板计数低得不多,那也就无需治疗而已。”
病程长、伤害大
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有不少病例起病隐匿,症状较轻,但出血会反复发作,治疗时间长,病情反复不愈,甚至需要长期激素用药维持血小板数值在比较安全的范围,这也是比较棘手的一方面。
女性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主要表现一般是月经量过多或子宫出血,长期反复大量出血而引起贫血者,可出现低热、乏力、头昏、失眠及脾肿大等。
对于年轻女性而言,如果存在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在涉及到怀孕生子的情况时,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很容易加重,甚至因此而影响生育。
影响生育
部分女性怀孕后,会因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体质原因,导致血小板数值持续降低,血小板数值过低时,很难坚持到分娩,进而增加妊娠期间风险。
女性患者如果没有治疗好就怀孕,将增加妊娠的危险程度。所以发现出现症状后一定要重视,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病人问:血小板减少患者中,为何多见孩子和女性患者?
临床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确实多发于青少年儿童和育龄妇女,北京血液病专家主任认为其原因如下:
——小孩子免疫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患病;
——女性患者发病则主要是自身体质异常,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关。
目前认为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从而造成血小板减少,发病原因不明确。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前通常有病毒感染史。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7223.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