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上常见,病因多样、涉及科室多、诊治复杂。
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越来越多。血小板减少症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临床常用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方法存在利与弊。
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为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临床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激素治疗是封闭血小板抗体,刺激骨髓产出更多的血小板来达到人体的需求,但同时会带来很多并发症:
1、肝肾功能的损伤;
2、免疫机能减低;
3、会有耐药;
4、导致骨质出现问题(钙流失)如:骨质发育不全、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
5、多毛、肥胖等。
输血:出血严重时应进行输血小板达到止血的目的。
输血的弊端:输血小板作为紧急支持治疗,不建议长期输注,因为存在不良反应以及其他风险:
1.治标不治本,只是暂时维持,输进去的血小板只能在体内存留7–10天,因为血小板的生存期是7–10天;
2.反复输血小板会产生同种抗血小板抗体,再次输血小板无效;
3.输血小板数容易过敏,出现荨麻疹以及支气管痉挛等不良症状;
4.输血血小板还存在传播性疾病的风险。
脾脏切除:切除脾脏亦为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脾亢时,血小板滞留,切除脾脏后可恢复正常的血小板生成。但脾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切脾是在所有治疗都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的创伤性极端的治疗手段。切脾后免疫能力会越来越差,会出现病情的恶性循环。
免疫制剂的应用:对于应用激素或者切除脾脏后病情无缓解的患者可以应用免疫制剂;免疫抑制剂抑制自身的免疫系统,让自身内部的免疫破坏减弱,从而达到血小板的数值上升。但同时会导致自身免疫变差没有办法抵抗外在的破坏因素,当外在的破坏因素侵犯自身没有办法抵抗,会出现一个免疫紊乱的恶性循环。并且会带来很多并发症,肝肾功能损伤,免疫能力越来越差等等。
所以临床遇到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宜的药物,最大程度发挥治疗作用,避免副作用。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6543.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