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因血管创伤而失血时,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功能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第二段主要是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数值下降,也就是临床上常见的血小板减少。
而血小板减少时,多会导致患者有诸多临床表现,诸如:轻者可有皮肤出血点、淤斑,牙龈渗血、鼻衄,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及脑出血等。
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除了一些外界有毒有害因素诱发之外,还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出问题导致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有关:
(1)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小板的生成及代谢在体内是相对平衡的,但是在有些疾病情况下,由于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的抗体,这些抗体和血小板结合,使致敏的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吞噬破坏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常见的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肝炎,以及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肝素、奎宁、奎尼丁、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利福平、呋塞米、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磺脲类降糖药及苯妥英钠等)。
(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常见有弥漫内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等。
此外,血小板减少现象,还可能是因为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少数情况下血小板减少和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遗传性疾病有先天性单纯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范科尼贫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2)获得性:血小板是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凡是可以影响到骨髓中巨核细胞生成的因素均可造成血小板生成减少。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各种恶性肿瘤对骨髓的侵害(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以及细菌、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疗药物等因素均可对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
当然,除了以上因素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还有很多,在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的时候,首先为病因处理,对症治疗,尽快提升血小板数值,避免出血。
针对自身免疫系统问题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建议患者及早采用针对性的中草药,辨证治疗,调理患者的免疫机能,稳定提升血小板,减少复发。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4020.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