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明确指出,出血风险主要是看凝血功能而不是血小板计数。比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耐受很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在10×10^9/L以上都可能只需要观察,而不是立即予以治疗。相对应的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由于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在这些患者血小板计数30×10^9/L-50×10^9/L时即应该予以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来减少出血风险。
中国跟美国一样,曾经有一个习惯:即在病人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安排血小板输入治疗。但临床观察发现ITP病人也好,一般的临床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也好,大多能耐受较低的血小板计数。于是展开了多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1,先排除APL、有发热、及已有明显出血倾向的病人。因为上述病人有较高出血风险,需要较高的血小板计数。
2,再比较「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后再输血」跟「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后再输血」的出血风险和副反应。
ITP病人能耐受较低的血小板计数而不易出血
经验证得出结论:
1,上述两者出现WHO定义的2级以上出血事件是没有区别的。
2,实际上,「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后再输血」比「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后再输血」的输血副反应率更低,治疗成本更低。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3976.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