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荷兰Tergooiziekenhuizen医院的Roos Achterbergh医生在《柳叶刀》上刊登了一例因患者食用核桃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报告。
患者,男,70岁,2009年1月到本院就诊。就诊前发生恶心、呕吐、发热,就诊时血小板计数为32×109/L;无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素质病史;为服用药物或含喹啉饮料。4天后血小板计数正常,当时我们认为起初的血小板偏低是计数错误照成。8月后,该病病人先前症状复发,血小板计数为37×109/L(偏低),其他血值正常,几天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此时,病患者想起在发病之前曾吃过核桃,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为此,作者做了一个实验,患者最初的血小板计数为233×109/L,患者吃下100g核桃,4h后,出现高烧(38.7°C)、恶心、呕吐;无出疹、血管性水肿、低血压之类的症状。12h,后恶心、呕吐有所缓解,但小伤口处有流血现象,静脉穿刺术位点出现较大的血肿。15h,后血小板计数为4×109/L;血红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均正常;为检测到抗坚果抗体。4天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这些现象表明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有核桃某种成分有关的抗体,且这种抗体具有血小板反应性。流式检测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效价的IgG抗体,该抗体能与核桃提取物发生反应。而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采集的血样未观察到此类现象。进一步发现患者产生的IgG抗体不与Glanzmann病(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表面缺失αIIb/βIIIa整合素)患者的血小板的发生反应。因此,作者断定患者出现的一系列血小板减少症状,是由于食用核桃后体内产生能与血小板表面αIIb/βIIIa整合素发生反应的抗体。自2010年5月,患者不再食用核桃,再未出现过症状。
已知许多药物可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像此类与饮食有关的却少见,其它报道的有:非洲豆、芝麻、蔓越莓汁、牛奶。这是第一例因食物引起抗血小板抗体导致全身性症状。鉴于诸多发现和阳性激发实验结果,本例是暴露与血小板减少的一个典型病例,即患者暴露于核桃引发急性血小板减少,接着很快恢复正常;阳性激发实验除引起急性血小板减少,还有全身性症状和出血,同样很快恢复正常。本病例说明在诊治血小板减少症时不应只考虑一些常见原因。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3543.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