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稳定一个多月,但身上总起血点,正常吗?

孩子2岁半,2022年4月份发烧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30 ,其余指标都还正常,入院用激素3天升到195,出院,出院后医生未让带任何药物,前十来天都很正常,后面身上就时常会有出血点出现,但每次验血常规血小板都在正常范围;到6月中旬又一次发烧,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就降至39,入院,激素5天治疗165,出院,现在已经出院40天了,身上又开始反复有出血点出现,主要实在膝盖和屁股上,一碰撞就会起来,而且每一个点都有粗的记号笔的笔头那么粗,感觉跟第一次的状态一样,孩子在不间断地血常规检查中,每次的血小板比积、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这三样都时不时的会比正常范围的最低标准低;

血小板减少出血点
血小板减少出血点

第二次出院后10天左右在家又发了两次烧,第一次发烧是间隔的发烧,晚上将近20分钟后退烧(37.5度),第二天早上又烧(37.5度),差不多20分钟后有退烧,去查血小板由晚上发烧时查的血小板数140降到75,烧退后第二天再查,又升到126,但间隔一天后又发烧,但这次观察血小板没有掉下来,在140左右,到现在血小板一直在正常水平,最近一次查是231,心里非常纠结,为什么血小板数正常,其他指标也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身上一直会有出血点呢?(注明:只是在磕碰或是大人用力抱握情况下发生,自身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很少自发性的起血点)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3053.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3月27日 上午10:24
下一篇 2023年3月27日 下午3:38

相关推荐

  • 谈一谈我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性紫癜这个病的认识与心得

    我今天心情非常好,我拿到了我老婆体检血常规的报告单,血小板91,去上次又多了13个多。离痊愈应该很近了。所以,尽管工作很忙,我刚才也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想把我对这个病的经历与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老婆是2006年查出这病的,刚查出来血小板才18,要知道正常值低限是100啊,医生说很危险。住院后先打激素后打丙球根本没用,升不上来,因为着急做手术,没办…

    2024年4月19日
    62600
  • 荨麻疹和血小板减少ITP有直接关系吗?

    4月份全身荨麻疹爆发(从小就有,没这么严重过),直到抓的满身血点并见有块状青紫,后确诊为ITP血小板减少,大剂量激素治疗后荨麻疹好转,但随着激素治疗量的下降荨麻疹卷土重来,目前服用强的松3.75毫克(5毫克/粒,吃四分之三粒)已近两月,血小板从一开始的一百下降到八九十,七八十,前天去测血小板就变成26了, 从4月份以来分别因为两次感冒、手足口病、两次扁桃体化…

    2022年9月25日
    2.2K00
  • 让人惊慌失措的一过性血小板减少症

    寒假马上就要结束了,对于家有二胎的宝妈们是个可喜可贺的好消息,神兽(老大)就要归笼,家里剩下二宝就好带了。我还暗自高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打破了我们四口之家安逸的生活……. 二月底二宝九个月,按照月零去社区医院打得a群流脑疫苗。疫苗过后四天左右脸上出现出血点,当时没太在意,在家耽误了2天,我是个比较心小的麻麻,所以还是决定带去当地区医院看一看。挂了皮肤…

    2022年6月4日 儿童康复案例
    1.7K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生病后羡慕正常人

    护士又拎着这套恐怖设备进来了,我说,不是不管用吗,怎么还要滴呀?护士说,医生让再试一次。我提醒,今天别忘了给我加止吐针。这一次,因为止吐针加得早,我没有象昨天一样恶心呕吐,但血小板也还是升了又降,这种方法被排除了。     专家再来查房的时候,更加无奈地看着我。我又开始出主意了:老师,怎么不给我输点血小板呢,您知道农村的压水机吗,井里没水的时候,先放一舀子水…

    2022年5月6日
    1.7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