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如果严重了,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皮肤上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多见于四肢,以下肢最常见,称为“紫癜”。医学上把这种病叫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录
1 血小板的功能
2 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疾病
3 分型
4 病因
5 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可能原因
6 血小板减少症状
7 血小板减少体征
8 临床诊断
9 诊断标准
10 治疗
11 预后与转归
12 预防保健
13 血小板减少相关知识
14 血小板减少是什么病?
1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
16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治疗
17 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18 中医对血小板减少的辩证
19 参看
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 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 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
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可引起出血性疾病。数量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症。数量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病症。质量异常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确证血小板有吞噬病毒、细菌和其他颗粒物的功能。血小板因能吞噬病毒而引人注目,在血小板内没有核遗传物质,被血小板吞噬的病毒将失去增殖的可能。临床上也见到患病毒性疾病时总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因此血小板有可能与皮肤, 粘膜和白细胞一样是构成机体对抗病毒的一道防线。
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80%-90%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脾脏无明显肿大。其病因除自体免疫因素外,还有脾脏作用、毛细血管脆性增高、血小板3因子缺乏等。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因而属于中医“血证”、“衄血”、“发斑”范畴。
分型
急性型较少见,儿童居多,常于春季或初夏发病;病前1-3周多有上感病史。主要表现为:①急起畏寒、发热;②出血部位广泛,皮肤黏膜出血广泛且严重;③脾脏肿大;④预后良好,大多数半年内可治愈或自愈,仅少数病例转达变为慢性型;⑤血小板<50×109/升。
慢性型较多见,多发生于女青年。主要表现为:①起病缓慢,病程长;②出血轻,一般为皮肤、鼻、齿龈出血和月经过多;③可以轻度脾肿大;④少部分可痊愈,大部分反复发作而迁延数年;⑤血小板多在50×109/升以上。
病因
1、急性型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
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故认为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
2、 慢性ITP发病前常无前驱感染史,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病历有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其中95%为PalgG,2/3为PalgG和PalgM,少数作用为PalgA和pac。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少数作用与Gbib复合物,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其含量与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可能原因
1.引起骨髓再生低下低下或障碍伴全血细胞减少的药物。 在一定剂量下易引起骨髓再一低下的化学物质及药物:
①苯、二甲苯等。②烷化剂:如氮芥、环磷酰胺、苯丙酸氮芥等。③抗代谢药:如阿糖胞苷、巯基嘌呤等。④抗癌抗生素类:如正定霉素、阿霉素等。⑤其他:如有机砷等。
- 可以引起骨髓再生障碍或低下的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青霉素、链霉素、新青I号、三甲双酮、苯妥英钠、乙琥胺、抗甲状腺药(如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糖尿病药(如甲磺丁脲、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保泰松、消炎痛、安定及镇静药(安宁、利眠宁、氯丙嗪等)、金制剂、染发刘、扑敏宁、扑尔敏、乙酰唑胺等
3 .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制造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噻嗪类药、雌激素类、乙醇、甲磺丁脲、瑞斯脱霉素等。
血小板减少症状
1、 急性型 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 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病人除 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血小板减少体征
1、急性型
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可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少见,但有什么危险。脾脏常不肿大。
2、慢性型
皮肤紫癜以下肢远端多见,可有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粘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有时是唯一症状,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轻度脾肿大,如有明显脾肿大,要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可能性。
临床诊断
急性ITP血小板明显减少,通常小于20×109/L。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约1~6小时。骨髓检查多数病历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其中幼稚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慢性ITP多次化验血小板减少,多为(30~80)×109/L。骨髓巨核细胞大多增加,大小基本正常,颗粒型增多,血小板形成明显减少。血小板表面相关IgG增多,血小板相关C3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约1~3天。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如下:
1、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 以下五点应具备任何一点
(1) 泼尼松治疗有效。
(2) 切脾治疗有效
(3) PalgG增多。
(4) PAC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
常规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出血为主,可按血证进行辨证治疗。主要病机为热、虚、瘀三种。治疗应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参以补益肝肾等法,以标本兼治。辨证要点:
首先辩虚实,本症应首先分虚实和火热的有无。
1、 热盛迫血
2、 阴虚火旺
3、 气不摄血
4、 瘀血阻络
预后与转归
西医治疗首先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未获完全缓解,可考虑切脾,如切脾失败,尚可用皮质激素:如仍无效,可用免疫制剂。对于出血严重可酌情静脉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悬液或血浆置换。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临床统计约有80%的病例没有经过治疗,在半年内可自愈,一般病程为4-6周。患者痊愈后很少复发。本病的病死率约为1%,多是因颅内出 血而亡。但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未见有自然缓解者。 .
预防保健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疗法-血小板减少专题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疗法一:
【辨证】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热伤络脉则血外溢。
【治法】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
【方名】加味脾阴煎。
【组成】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疗法二:
【辨证】血热脾虚。
【治法】止血摄血。
【方名】止血汤。
【组成】生地20克,黄芪30克,藕节10克,白芨10克,山楂10克,茜草10克,红枣10枚,花生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四种食补方
(1)红枣羊骨粥
配方:红枣15枚,羊骨500克,大米200克。
制做及服法:羊骨(以腿骨为佳)洗净,敲成2段,加水用文火煮1小时,捞起骨,将骨髓剔于汤中,加入大米红枣,煮成粥。每日分两次服完。
功能及适应症:益气摄血,补髓生血。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辅助作用。
(2)鲜藕粥
配方:粳米30-50克,鲜藕50克,白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先煮米做粥至半熟,加入洗净的鲜藕片,煮至粥熟,加糖少许,可做早餐食之。
功能及适应症:清热凉血生津。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的血热动血型有辅助。
(3)阿胶糯米粥
配方:阿胶20-30克,糯米100克,红糖15克
制做及服法:先将糯米淘洗净,入锅加清水煮沸,待粥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粒,边煮边搅均匀,加入红糖食之,每食适量。
功能及适应证:滋阴补虚,养血止血。
(4)花生红枣汤
配方:生花生米200克,红枣20枚,冰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将生花生米和红枣洗净后,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熟透,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喝汤、嚼食红枣和花生。
功能及适应证:温补脾胃,养血益气,对于各种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有辅助作用。
食补医血小板减少
据耳穴理论说,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联系。刺激这些穴位能增强和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更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
有一病人平时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后发展到咬馒头、吃香蕉时,都会在食物上留下血迹。经医院作血液化验,确诊是血小板减少症。先后吃过仙鹤草、凝血糖浆、维生素C等制剂。因该病人从小怕吃各种药品,还时常漏服,故效果不佳。
后来让其选用花生仁30克、红枣20克、带皮留芯的莲子20克加水一起煮熟,每天分两次当点心食用。
因当年”食补不如锻炼”的说法相当流行,自己确实也需要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有人依据中医学的耳穴理论,设计了简单易行的耳朵操: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耳朵,上下来回摩擦2分钟,把两个耳朵擦得又红又热,感觉到耳朵上的血液循环在加速。每天2次。
据耳穴理论说,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联系。刺激这些穴位能增强和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更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把耳朵操当成是锻炼身体的”全息”体操,既省时又省力。
此病人的血小板减少症早已彻底治愈,没有复发过。
血小板减少的食疗
一、花生党参汤 花生红衣6g,红枣10枚,党参10g。把花生衣、红枣、党参用砂锅加水煮成汤,弃掉党参、花生衣药渣,吃红枣喝汤。此为1日量,分2次食用。该药膳有养心健脾,益气摄血的功效。对于病后体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有良效。
二、白茅根炖猪皮 白茅根30g,猪皮500g,冰糖适量。白茅根布包水煎,取汁,再以汁代水,煎煮去毛洗净之猪皮,炖至汤汁稠粘时,入冰糖拌匀。此为1日量,分~5次餐食。该药膳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热毒郁营型者,皮肤出现紫斑,或有鼻衄、牙衄、尿血、便血、小便黄赤等症。
三、羊脊骨汤 羊脊骨(连尾)1条,肉苁蓉10g,菟丝子10g,葱、姜、盐适量。将羊脊骨碎成块;肉苁蓉酒浸一夜,刮去粗皮;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捣末,用水适量,放入羊脊与苁蓉,同炖至熟透,调入菟丝子末及调味品。此为1日量,分2次空腹食之。该药膳有补肾阳、益精血、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肾精不足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四、圆肉花生汤 龙眼肉12g,带衣花生25g,大枣15g。大枣去核,与花生仁、龙眼肉加水同煮后食。此为1日量,分2次食用。该药膳有健脾补心、养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及脾虚肌衄或虚劳血虚等症。
五、枸杞参枣鸡蛋汤 枸杞子10g,红枣10枚,党参10g,鸡蛋2个。把枸杞,红枣、党参放砂锅内同煮成汤,鸡蛋煮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吃蛋饮汤。此为1日量,分2次食用。该药膳有补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气不摄血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六、鸡血藤大枣汤 鸡血藤20g,大枣15枚。以上二药水煎后弃鸡血藤药渣,吃枣饮汤。此为1日量,分2次食用。该药膳有益气摄血、补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反复出血,兼有鼻衄、齿衄、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唇甲不华,神疲体倦,食欲不振,心悸,动则心跳气短,震颤多汗等症。
七、花生衣红枣汁 花生米50g,红枣30g。将花生米在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取皮,红枣洗净后温水泡涨,以浸药之水煮花生衣及红枣半小时,去花生米衣,加适当红糖。此为1日量,分3次饮汁共吃枣和花生。该药膳有补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失血及血虚、肿瘤经放疗、代疗后血象异常等。
血小板减少相关知识
血小板减少就一定会出血吗?
血小板减少不一定会出血。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二是个体差异。正常人血小板数量为(10~300)X 10’/升。一般来说,血小板轻度减少((8~100)X109/升即(8万~10万)/立方毫米)大多不表现出自发性出血。血小板中度减少《50~80)X 10’/升即临万~8万)/立方毫米),可有轻度自发性出血,如皮肤粘膜出血点创伤后出血不易止住、女性月经量增多等。重度血小板减少(50 X 10’/升以下即5万以下),则大多数会出现较明显的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是皮肤紫痛。更严重者血小板减少(20 X10’/升以下即2万以下),甚至可以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共发症。个体差异是指:由于不同的人在身体结构(如血管通透性)及出血耐受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以对血小板减少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有的病人血小板降至50 X 10’/升左右即可出现广泛皮肤的皮下瘀血,而有的病人即使血小板只有20 X 10’/升也无任何出血表现。当然,后一种情况下即使没有自发性出血,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防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预防感冒,密切观察紫斑的变化,如密度、颜色、大小等,注意体温、神志及出血情况,有助于了解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从而予以及时的处理。避免外伤,出血严重者须绝对卧床休息。慢性患者,可据实际情况,适当参加锻炼,避免七情内伤,保持心情愉快,饮食宜细软,如有消化道出血,应进半流质或流质,忌食烟酒辛辣刺激之物。斑疹病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九华粉洗剂涂擦,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抓搔划破皮肤弓随感染。
血小板减少与白血病的区别: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出血,在发病前期,皮肤会出现针扎样红点,之后会发展成块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粒,大的能达到手掌那么大。
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部位一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并伴有肿痛,严重的会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现紫斑。血液中正常血小板数量为30万/立方毫米,患病时可减少到4万~5万,当血小板数量降至2万时,患者就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血尿等,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跟白血病的一些症状相似,有些患者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就是准白血病,心理压力很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专家解释,认为紫癜病是因为单纯的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只是白血病的症状之一,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细胞、红细胞等都不正常,它们完全是两码事。
血小板减少是什么病?
血常规检查中有一项PLT,就是我们说的血小板。血小板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在血液中属于最小的细胞。若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特别是皮肤有淤点、红斑或原因不明鼻出血,可能隐藏多种疾病。
如果血小板减少,原因很多,如炎症、血液病及先天性遗传缺陷等;如果血小板数量异常,还有出血倾向,最常见的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如果血小板增多,常见原因是出血、炎症及做了脾脏切除手术。所以,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出血症状,及时到医院化验血常规,即可查出血小板的数量是否正常。一般正常人的血小板在每立方毫米10万~30万间。如果检查数量超出了这个范围,可进一步做黏附实验、表面抗体及与血小板相关的检查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 伴有皮肤黏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全身性出血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主要的致死病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失调有关。《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是说人是物质,是靠天地之气而生养。《素问•六节脏象论》又说:“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及自生”,就更说明了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以气为物质基础。中医所说的气,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物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二是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两者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系统。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中医的血症,血症是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出于前后二阴,或外渗于肌肤的一类疾患。一般是指非外伤引起的出血,临床上有时只见一种出血,也有同时并见几种出血者,有的出血势缓量微,也有的势猛量多,此时可危及生命!
祖国医学对学的认识,早在《内经》就有记载,《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又曰“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灵枢•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荣阴阳,筋骨,利关节也。”这些记载说明了血为水谷精微变化而成,其生化于脾,藏受于肝,总统于心,运行于脉中,环周不息,营养全身皮肉筋骨,脏腑,孔窍,四肢百骸。血的生成是以水谷精微,营气和精髓为物质基础,通过脾、胃、肺、心脉、肾、肝等脏器功能活动而完成!
血流的运行是在心、肺、肝、脾等内脏相互配合下进行的,所以其中任何一个功能失调,都可能引起血行失常的病变。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多由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和久病肺肾阴亏、虚大妄动、络伤血溢而形成,所以在治疗上,主要以调理气血、脏腑,补气补血,兼滋阴泻火,从而达到标本兼治。
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和内伤、外感六淫之邪,入里化为邪热,或内伤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均能导致本病的发生。 可概括为外感邪热,血热妄行;或脾气虚损,气不摄血;或脾肾阳虚,统摄无权;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有关论述散见于“血证”、“发斑”、“葡萄疫”等范畴。
中医对血小板减少的辩证
(1)肝肾阴虚型: 证候:紫癜呈暗红色,下肢多见。经期提前,量多色暗红,鼻、齿龈出血,便血,尿血,出血量大而猛,色暗红,可伴见手足心热,盗汗,口干、便干,舌红蜂少苔或光苔,脉细数 或弦细数,因常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激素合并症,故可伴见肝肾阴虚阳亢表现,如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腿软、梦遗、急躁、多梦等。
证候分析:本型病位在肝和肾,肝藏血,血养肝,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肾阴虚,可生内热,血随火动而溢出于脉络外,可见各种出血表现。手足心热、盗汗、口干、便干,舌红绛少苔或光苔,脉细数或弦细数,均为肝肾阴虚之象,阴虚阳亢者还可见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腿软、梦遗、急躁、多梦等症状。
(2)气血两虚型:主证:起病徐缓,紫癜色淡红而稀疏,时隐时现,月经后延,龈衄多见,出血量少,色浅而渗血不止,伴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本型病位在心脾,心主血脉,脾主统血,心脾两虚,统摄无权,血不循经而走失不归,则见各种出血表现。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亡血伤气,可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等各种气血虚损表现,苔脉均为一派气血亏损之象。
(3)血热妄行型:主证:起病急骤,出血量大而猛,紫癜色鲜红而密集,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有力。无气、血、阴、阳虚损见症,常可伴见畏寒、发热、咽痛等外感症状。
证候分析:本病基本病因病机为火热毒邪内伏营血,或阳明胃热炽盛,复感六淫外邪,以致化火动血,灼伤络脉,血热迫血妄行,络伤血溢,故可见紫癜色鲜红而密集,出血量大而猛,病为实热证,故脉数有力,舌红,苔黄,若兼湿邪,则可见苔黄腻。
(4)脾肾阳虚型:主证:临床表现在气血两虚型基础上伴见畏寒怕冷,面色晄白,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迟,还可见腹胀、便溏、浮肿、腰酸等脾肾阳虚表现。
证候分析:脾虚不能统血可导致血行障碍而错行脉外可见各种出血表现。脾肾阳虚,命门火衰,则畏寒怕冷,面色晄白;水湿不化则见腹胀、便溏、浮肿,腰为肾之府,失其所养可见腰酸,苔脉均为脾肾阳虚表现。
(5)阴阳两虚型:主证:病势较急,出血部位广泛而严重,既可见畏寒、便溏,可见五心烦热盗汗、多表现为上热下寒,阳虚阴虚症状杂见。均为久治不愈患者。
证候分析:本型基本病因病机为:五脏虚损,阴阳两虚,阴虚火旺,迫血妄行;阳虚不摄,血溢脉外,气随血脱,阴阳离绝。
中医血小板减少辩证论治
(1)肝肾阴虚型: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味。方中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共奏滋阴清热之功,知母、黄柏加强滋阴降火之力,现代药理证实可制约大剂量激素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加用二至丸滋阴补血止血,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以止血,白芍酸敛收涩亦可敛阴补血,平肝柔肝;补骨脂佐之,取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意,本身可收敛止血,现代药理学证实有抑制抗体作用。 加减法:出血严重者可酌加白茅根20g、藕节20g、鹤草30g、土大黄15g,肝肾阴虚阳亢盛者去补骨脂加煅龙牡30g(先煎)、川芎10g、龟板20g(先煎)。
(2)气血两虚型:治法:益气健脾,摄血止血。 方药:归脾汤加味。方中重用炙黄芪和党参为君药,补气健脾,辅以当归、龙眼肉养血和营,用白术、木香以健脾理气,使补而不滞,茯神、远志、枣仁以养心安神,使以甘草、生姜、大枣和胃健脾,以资生化,气旺则血充而归经矣。加用淮山药补气养阴,收敛止血,炒白芍补血敛阴止血调经,阿胶滋阴补血止血,共奏益气健脾、摄血止血之功。 加减法:月经淋漓不止者可加山萸肉10~20g,五味子10g,以养肝收涩止血,龈衄者可加五倍子10g配藕节20~30g,能收涩止血不留瘀,肌衄者可加仙鹤草30g、紫草10g以补虚止血。
(3)血热妄行型: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方中以水牛角代犀角,配合生地清热凉血,解血分热毒,生地尚可养阴,防热甚伤阴,赤药、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加生军泻肺胃实火、凉血止血;白茅根加强凉血止血之力,板蓝根、土大黄、贯众加强清热解毒抗病毒之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军、土大黄均有提升血小板及止血之功。 加减:鼻衄者加黄芩10g、牛膝6~10g、丹皮10~20g清肺热以引火下行,齿衄者加生石膏先煎20~30g、黄连6~10g以清胃热以止血;便血加槐角10~15g、地榆10g清热利湿止血,尿血加大小蓟10~20g、藕节30g以清热利尿,凉血止血,剧烈头痛、呕吐,口腔大血泡,往往是脑出血先兆,为本病危症,需立即抢救,除紧急切脾或输血小板、静点免疫球蛋白、大剂量激素冲击外,可酌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或三七粉3g、云南白药3g吞服。
(4)脾肾阳虚型:治法:温补脾肾,填精补血。 方药:右归丸加味。方中附子、肉桂温肾阳、暖下元,亦可对长期服用激素ITP患者撤除激素后所出现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进行纠正;鹿角胶、菟丝子、杜仲补肾益精血;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淮山药、当归滋肾阴、养肝血;加用锁阳、巴戟天、补骨脂加强温补脾肾之力,现代药理证实锁阳有升提血小板功能;加减:若血崩有寒者加艾叶10g、炮姜10g、血余炭10g、五味子10g以温中止血;伴面色晄白、头晕、乏力者可加炙黄芪10~20g、党参10~20g以加强补气健脾之力;便黑可加伏龙肝30~60g、白芨粉3g分冲以收涩止血。
(5)阴阳两虚型:治则:宁络止血,固脱收涩,塞流先治其标,止血后再澄源与复旧。方剂:塞流可用十灰散加味,澄源复旧可用知柏地黄汤合十全大补汤加味。方中以大小蓟、白茅根、侧柏叶、荷时、茜草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涩止血;赤石脂、五味子、生牡蛎、金樱子、补骨脂固涩止血;女贞子、旱莲草滋阴清热止血;生军、童便化瘀清热以止血。澄源复旧所用知柏地黄汤滋补三阴清虚热,十全大补汤气血双补以固下元,共奏温下元、清虚火、止血安血之功。加减:大失血出现休克表现时,急用参附汤回阳固脱;崩漏不止可加乌贼骨10~30g、艾叶炭10g收涩止血,便血不止可加伏龙肝25~30g、白芨粉3~6g、三七粉3g、生大黄粉3g、 化瘀止血;咳血不止可加代赭石(先煎)20g引血下行;龈衄不止者可用五倍子10~20g、炙甘草10g,煎水200ml频繁漱口。 因为瘀血是贯穿本病发展全过程的病理现象,出血与紫癜本身即属瘀血范畴,故不单列瘀血内阻一型。临证经验 ITP的病因病机有如下特点,急性型多因外感热毒或热伏营血,以致火盛动血,灼伤脉络发病,临床表现为实证,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大法,还应注意辨证施治,挟有湿邪患者可用甘露消毒丹或龙胆泻肝汤加昧,往往会有奇效;慢性型急性发作期则为本虚标实证,本为阴阳两虚,上热下寒,标为复感外邪,虚热动血,迫血妄行,治疗上急则治标,缓则标本兼治,往往需要中西医结合抢救,方可转危为安,重新转入慢性期。慢性型慢性期治疗应以补肝、脾、肾三脏为主,特别应注意养肝柔肝,对于长期服用激素用量来调整治疗原则,当泼尼松每日含量大于20mg时,往往有肝肾阴虚表现,可用知母、黄柏或知柏地黄丸抵抗之。当泼尼松每日含量小于10mg时,往往有脾肾阳衰表现,可用附子、肉桂抵抗之。具体治疗经验可详见辨证论治各型处方及加减。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2838.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