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ITP患者或家属心中,血小板数量往往是受最牵挂的指标,这是可理解的。可能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血小板不足会引起各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其二是血小板数目不在正常范围,被认作是病态,总让人处于担忧之中。
其实,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而不仅仅是血小板,血小板降低若维持在安全范围并不会出现出血。追求完美固然重要,但一味强调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水平而过度治疗,也是不可取的。一切都讲究“适度”,ITP的治疗和管理更是如此。小编在达哥指导下带你从西医和中医角度认识血小板,希望有所帮助。
1、浅识血小板和止血过程
血小板是在1882年由意大利医生比泽佐罗发现它们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首次提出命名。血小板由人体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一个巨核细胞可以产生多个血小板。从骨髓中产出后,少部分定居脾脏,其余释放入血。血小板寿命约7-14天,衰老的血小板在脾脏中被清除。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一旦血管破损,它们就会迅速粘附在局部,不断聚集收紧,参与形成血凝块而止血;同时,释放信息促进凝血系统参与战斗,强化止血过程。
2、血小板为什么会减少
总的来说,血小板数量减少无非是因为生成不足,破坏增多。临床上血小板减少相关疾病中少部分有因可循,诸如感染、药物、脾亢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血小板减少。如严重感染或药物因素,骨髓受到抑制,产生血小板减少;风湿免疫介导、脾功能亢进等,血小板破坏增加。而ITP的发病原因不明、机制不清,主要与免疫介导的骨髓巨核细胞产板障碍和血小板破坏增多有关。急性期ITP多伴有病毒感染,慢性ITP则主要与免疫紊乱、自身抗体相关。
3、血小板减少与出血
通常情况下,血小板减少容易诱发出血,诸如鼻血、牙血、皮肤血点与紫癜,月经量多等,且血小板越低出血风险越大,但并非成正比。实际上,要保证血液正常运行,需要血管、血小板、凝血系统三个方面协作,血小板只是其中一环。血小板数量的正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功能的完善,它的减少会引起止血不足而发生出血。但是否出血还与其减少的程度、血管以及凝血功能有关。一般而言,血小板低于(30-50)x10^9/L容易出现自发出血倾向。
4、ITP血小板的安全范围
ITP主要特点是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随着血小板波动,不但病人担心,医生也会重视。一般而言,临床上血小板正常范围多在(100-300)x10^9/L。达哥观察发现,实际上血小板的相对安全的范围宽广,常在(30-100)x10^9/L。青少年儿童及低危患者,因其血管及凝血功能良好,数量在20×10^9/L以上是可以动态观察的(需专科医生评估);成人不低于30×10^9/L,消除危险因素影响,不伴出血者,则处于相对安全状态;中老年病友,因其血管功能逐渐退化,且伴发危险因素较多,出血风险增加,需加强防范并药物干预,促进提升以确保安全;育龄期女性,参照国外指南结合国内临床实际,不低于30×10^9/L的水平,没有其他血管疾病与出凝血障碍者,有望收获妊娠而拥有健康宝宝。
5、中医如何认识血小板
中医并没有“血小板”一词,从血小板属于血液一部分,具有止血功能,血小板不足会出现出血症状等角度考虑,属于中医“血”的范畴。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肾同源,可化生精血,血小板的生成不足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同时,“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出血主要与肝脾肾功能失调相关。从脏腑特点分析,肝火易旺、脾肾易虚,所以调肝、补脾肾,有助于调节血的生成和正常运行。临床中,达哥运用调肝扶脾益肾之法辨治慢性、难治性ITP,有益于减缓出血、乏力症状,稳定血小板,防治复发,取得了不错疗效。
总之,对于ITP患者而言,血小板数量偏低,如处于相对安全范围,不要过于纠结与担忧;动态观察,加强防范,消除诱因,评估风险等是有必要的;尤其是慢性状态,若一味的追求血小板计数,持续多种药物治疗,可能得不偿失;正确认识治疗原则,提高生活质量,科学管理疾病,适度无害才是正道。
本文参考李达大夫科普文章:《面对血小板任性,学会应对不纠结!》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2701.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