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血小板生成素(TPO)

TPO(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的主要来源是巨核细胞,ITP病人的巨核细胞越来越多(即造血小板的机器越来越多,但是机器都是坏的),TPO这个药物能使机器短暂的修好,使它产生血小板,已经产生的血小板加速它的成熟并释放到外周血,所以其起效比较快,一般7-14天治疗就可以起效。

rhTPO分子结构
rhTPO分子结构

但是要打TPO的病人还是要打满14天,或者血小板到正常以后再一个礼拜打两次,慢慢减到一个礼拜打一次。不要直接停用,否则血小板可能会急速下降到原来水平。因为它的作用机理是刺激骨髓里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并且释放的增加,是一个逐步逐步的过程。
巨核细胞数量调控可TPO水平,而血小板可调控血浆TPO水平,血小板数量和血液TPO水平之间看似没有直接关联。

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是c-mp受体的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TPO)为天然分子结构,经修饰并PEG化后,即为巨核细胞生长发育因子(MGDF)。两种分子的活性相似。后者的稳定性好,半衰期长。促血小板生成素主要作用于巨核系,可以促进巨核祖细胞的增殖、巨核细胞的成熟以及血小板的产生。促血小板生成素(TPO)也可促进红系细胞生成和多能干细胞增殖,促血小板生成素(TPO)与EPO约有20%的序列同源性,主要由肝脏产生,其次为肾脏。其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3q27~28。不同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有差异,与巨核细胞的数量有关。

临床前动物模型中,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MGDF均能使巨核祖细胞和巨核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诱导血小板迅速产生。它们不仅能促进骨髓巨核细胞增殖而且能促进其成熟。多种临床前动物模型中发现,化放疗后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MGDF均可促进血小板恢复。此外,两种制剂均是潜在的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剂。

Ⅰ期临床试验发现,单剂量的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增加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且呈剂量相关性。促血小板生成素(TPO)造成血小板的升高最早可在治疗4天后,最高峰在治疗的第2周。与其他细胞生长因子不同,单剂促血小板生成素(TPO)静脉注射后,半衰期长至20~30个小时。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还具有其他生物学作用:增加骨髓中巨核细胞绝对值,巨核祖细胞数量,以及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化疗后使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数据有限,似乎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化疗的强度。虽然试用各种给药方案,包括根据半衰期每3天用药一次,仍无确切数据表明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能够减轻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单次给药的安全性良好,唯一的副作用是轻度头痛。

一化疗后的应用

MGDF的Ⅰ期临床试验显示,化疗前给予MGDF后,所有剂量组都观察到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的增加,在大剂量组如0. 3μg/(kg •d)和1. 0μg/(kg•d),血小板升高的较早并可升高平均3倍以上。血小板未见高度聚集现象且功能正常。化疗后应用MGDF,疗程7~20天,虽然没有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但血小板最低值发生时间在MGDF组先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的程度没有明显差异。此外,MGDF组血小板恢复快于对照组。

另一项Ⅰ期临床试验中,MGDF在最大剂量应用3天时,普遍出现血小板增多,一些患者的血小板甚至超过(1500~2000)×109/L。血栓事件没有明显增加。MGDF治疗组血小板最低值为18. 9×109/L,安慰剂组为11. 1×109/L,具有统计学差异。同样,MGDF组血小板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更快。

特比澳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
特比澳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

Ⅱ期临床试验研究了AML诱导化疗后,MGDF在缩短严重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的作用。结果发现,所有患者接受标准DA方案诱导治疗后,MGDF用药第8至21天。MGDF与对照组病人血小板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均为21天,MGDF组中有50%病人出现了血小板增多,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

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研究显示,在化疗时间短和(或)血小板减少至最低点的时间延迟的患者中,化疗后予以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有可能会改善血小板的下降,而化疗时间长和(或)早期出现血小板减少至最低点的患者,尽早使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方能获益。

总之,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MGDF在治疗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方面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探索。

二外周血动员中的应用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显示,MGDF的作用取决于回输造血干细胞的类型,如造血干细胞来源为骨髓时,MGDF可以使血小板的恢复略有改善。而造血干细胞为外周血来源时,MGDF无论移植前还是移植后使用,都不能加快血小板的恢复。

Ⅰ期临床试验结果还显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MGDF有动员PBPC的潜力。Kuter等发现应用MGDF动员,能增加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数目,明显提高了供者捐献血小板的效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初步结果还显示应用MGDF动员后的单采血小板,能明显增加受者血小板的数量。但MGDF对健康供者的长期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1942.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2月3日 下午5:05
下一篇 2023年2月4日 下午6:38

相关推荐

  • 血小板减少18年

    女孩儿19岁,血型:B。1岁2个月时手部出现寻麻疹,2岁1月腿部摔伤后易有紫斑,2岁3个月查血小板3万,经骨穿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20多日,主要点滴丙球5X50ML,地塞米松冲击疗法。出院后继续服用强的松,一周减一次,共服60天,发现血小板下降很快,出院一周从32万降到24万,第二周降到12万,7万多时开始服中药5个月,前期血小板一直不稳定,后…

    2023年1月8日
    1.0K00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新兴疗法

    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外周血小板破坏和骨髓生成不足引起的。ITP的治疗基于利用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利妥昔单抗、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s)、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术。 最近在了解其发病机制方面的进展为治疗干预开辟了新的领域。脾脏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可被脾脏酪氨酸激酶(Syk)或布鲁顿酪氨酸激…

    2023年3月4日
    2.6K10
  • 血小板安全水平以上就够用,过度治疗则弊大于利

    近日,梁女士拿到最新的体检报告,血常规中血小板一项的结果是67×109/L,旁边有一个向下的箭头,显示这一项未达到正常值。检查排除了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后,医生诊断她患上了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据介绍,该病是血液科的常见病,由于具有止血功能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皮肤、黏膜、脏器等会有出血倾向。目前激素治疗是首选治疗。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陈…

    2023年8月30日
    60500
  • 血小板减少16 诊断是结缔组织病

    本人北京三甲医院小护士一名,之所以强调这个,是因为亏我还在医院工作,对自己的身体居然一点都不重视!其实今年2月份,我们单位组织体检,当时我的血小板92,就已经低于最低值了,之后我磕磕碰碰后身上出现青紫,我居然未予重视!直到2017年7月20日,因为不小心磕碰一下后腿上淤紫一大块,查血发现血小板16,凝血和生化基本正常!先就诊的血液科,查了免疫的血,也做了骨穿…

    2023年12月20日
    375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血小板低除了密切关注血小板外还能做点什么吗?

    我儿子现在32个月大,不到三周岁,6月15日出生。顺产不出转剖腹,出生一天后发烧,住保温箱住了十天。出院诊断是:新生儿肺炎,黄疸,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4个月大前有两三次流鼻水喷嚏,吃点便药就好了。10月份(宝宝4个月)咳嗽了2个多月,看了很多医生,吃了很多中药西药(包括抗生素),打了屁股针(应该是激素针,我记得是什么奈布德什么的,忘记了),做了雾化,没…

    2023年2月27日
    529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万哥
    万哥 2023年2月4日 下午5:12

    tpo就是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的英文缩写,也就是病友群里经常聊到的“特比澳”这是一种细胞因子,能够促进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增殖分裂,产生更多的血小板,并释放到外周血中,提高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从而减少出血的情况。微笑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