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
小孙,女,12岁
居住地: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身高1米50,体重50公斤;既往体健 。
疾病诊断: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病情病史经过
01、初次发病与诊疗
2016-10-10初始发病:小孙开始出现双下肢散在出血性瘀点,但没有明显的牙龈出血,也没有鼻血。父母以为是“皮肤病”,在仁寿县当地镇医院查血却发现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建议立即转往成都的综合医院治疗。
2016-11-25成都就诊:成都市某著名三甲医院查血常规、骨髓检查,确诊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因住院床位紧张,未能住院治疗。
反复在该院门诊治疗:激素冲击治疗×3天、间断予以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35克×5天治疗,血小板提升不明显。
血液科医生诊断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医生建议:切脾治疗。
02、回当地寻求中医
因持续的门诊免疫治疗、丙球冲击治疗血小板减少,小孙一家已花费10余万元,经济无力承受,即回仁寿老家寻求中医治疗。
回当地后,医院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仅为个位数,在当地中医诊所开始中医治疗,仅治疗半月时间,发现血小板没有上升的任何迹象。
03、住院后切脾治疗
2017-02-04住院治疗:到成都市某三甲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查血小板4×10^9/升,白细胞8.19×10^9/升,血红蛋白129克/升,仍然是只有血小板减少,再次予以免疫抑制治疗:激素、静脉用丙球冲击。
2017-02-08查血常规:血小板升至107×10^9/升。
2017-02-09转普外科:行“脾切除”手术。
2017-02-10(术后第一天)查血常规:血小板升至389×10^9/升;
2017-02-12(术后第三天)查血常规:血小板668×10^9/升;
2017-02-15(术后第六天)复查血常规:血小板713×10^9/升,安排出院。
04、血小板重回低谷
小孙出院后回到仁寿县家乡,按照医生的医嘱定期查血小板。
2017-02-23查血常规:血小板321×10^9/升,完全正常水平。
2017-03-03查血常规:血小板1×10^9/升,恍若恶梦一般。提示本病再次复发,切脾治疗完全失败。
立即返回行脾切除术所在医院血液科,重复激素+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疗效甚差,该院医生推荐到我院血液科治疗。
05、中医药的希望之光
中医中药的初诊时间为2017-03-14。
2017-05-22查血常规:血小板38×10^9/升;
2017-06-20查血常规:血小板38×10^9/升;
2017-08-14查血常规:血小板55×10^9/升;
2017-09-10查血常规:血小板93×10^9/升;
2017-09-23查血常规:血小板109×10^9/升;
2017-10-28查血常规:血小板178×10^9/升。
目前在进一步稳定维持治疗过程中,显然,中医中药的治疗已取得显著的疗效,这是常规免疫抑制治疗、切脾治疗无效情况下取得的疗效。
病例讨论及分析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从现代医学角度出发的认识,都认为与免疫有关,所有的治疗都在于切断免疫导致的血小板的破坏。但是为什么持续、强力、规范、足量、标准的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或者仅有短暂的疗效,甚至切脾这一招数也失灵呢?其中的原因值得大家思考。大胆猜测:免疫不是现代医学认为的血小板减少的唯一或者重要致病因素。有可能有其它机制的参与,或者多因素、多发病机制、多器官功能交错的综合发病机制,才是现代医学认为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深层次原因和发病机制。因此,仅仅免疫抑制治疗,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中医治疗本案例的成功实际并非个案,在病友交流网站里均有切脾治疗无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完全恢复的案例。因此,中医中药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理应在血液学领域取得应有的地位,也应受到血液界的重视与研究。我们说摆事实、讲道理。在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这个理还未完全研究清楚、未阐明机理的当下,摆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有不可忽视的优势这一“事实”,似乎成为比较现实与可行的展示中医灵魂与优势的正确道路与方向。
3、假设:小孙在切脾治疗前就积极地、第一时间地启动中医中药的治疗,结果将会是另一番天地吗?
小结与体会
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实践中,如果没有尝试中医中药这把无形之刀,就尝试外科手术这把有形之刀,对于ITP患者来说也许是悲剧或者是错误的。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1729.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